根据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基本原理,不同的国家治理观对于治理实践具有不同的导向和牵引作用,并将于治理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形成差异化的治理效能。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治理思想,形成了有别于西方新自由主义国家治理观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观——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观。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科学、依法、民主的治国理政活动。执政与治理依靠人民,执政与治理为了人民,发展与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一,与西方自由主义国家治理观指导下的国家治理在实践与理论上相互龃龉、实际运行矛盾丛生不同,中国的国家治理坚持将切实有效服务于人民作为价值遵循和理论指导,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实质有机统一,跨越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治理的形式主义陷阱和虚假承诺陷阱,保证了人民掌握真正公共权力并能够全过程参与治理实践,有效防止了“空头政治”。
第二,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标榜社会普遍利益而实际上为精英集团特殊利益代言引发重重危机不同,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观指导下,中国的国家治理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为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的制度吸纳力、整合力、动员力、组织力,在治理实践中不断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政治效能,跨越了西方国家治理中民粹主义政治的族群陷阱和极化困境,有效防止了“街头政治”。
第三,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文明表象与野蛮本性之间充满内在张力不同,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民主的文明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优质发展,国家治理跨越了权力交接大起大落的断裂陷阱、多党政治分割冲突的利益陷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权力交接依法有序并以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消除了党派竞争撕裂社会和利益集团俘获政党与国家的生长土壤,有效防止了“拳击政治”和“码头政治”。
第四,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政治法律形式平等与经济社会权益的事实不平等之间存在制度悖论不同,中国的国家治理和民主政治跨越了单一票选政治的谬误陷阱和非理性政治的幽灵陷阱,包容性选举、协商民主、民生政治参与成为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党与人民有机互动、民生与民主互促互进、民主与治理耦合协同,国家治理有效防止了“指头政治”和“无厘头政治”。
(《社会科学报》9.4 李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