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双
北京的新秋带给我的是莫名的欣喜。仿佛一夜之间,暑热一扫而空,早晨突然有了明显的凉意。可是一到中午,太阳又是火辣辣的,在没有树荫的太阳底下走一会儿,晒得头上沁出细汗来了。郊区的农人骑了电动车,进城卖蝈蝈来了。蝈蝈都装在一个个编织精巧的小笼子里,一串串挂在电动车把上,叫得正欢。
俗话说:“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菜市场摊位上雪白新鲜的韭菜花,突然多起来了。老北京有立秋腌制韭菜花的传统习惯,菜场里的老人家,你一把,我一包,买了韭菜花,回家亮出好手艺。一整个夏天都卖得快的西瓜,生意也淡了下去。老辈人说,过了立秋,再吃西瓜,肚子会有下沉的感觉。秋梨、葡萄,还有刚从地里刨出来的带土花生,已经长成个儿的红薯,青白分明的大葱,都摆出来了。
老城区四合院的老枣树,不紧不慢,始终按着季节的更替变换生长着,此刻,向阳的一面的大枣,已经由青绿染上了淡紫,距红透了尚需时日,也许要等到中秋月圆了。小胡同里,水流一样抚过面颊的风,少了往日的燥热,有了丝丝凉爽。高大威武的杨树,风过树梢时,发出哗哗的美妙声响。国槐的繁花期过去了,一串又一串青绿的槐豆,挂满了枝头。
立秋时节,我爬上西土城城墙,沿着城墙顶上灌木丛中的小路,朝着蓟门桥方向北行,可是走了不远,就走不动了,长满酸枣、楮桃、沙棘的灌木丛枝丫犬牙交错,绿叶覆盖,高过人头,小路遮挡覆盖得密不透风,寸步难行。没有办法,只得原路返回。经春历夏,草木葳蕤,达到了极致。夏天雨水较为集中,地面上的灰尘,空气中的烟雾尘埃,都被一场接一场的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好像专为迎接新秋的到来。
秋高气爽,空气格外透明,人们的视线仿佛凭空看得远了许多。此时,我站在什刹海银锭桥上眺望西山,站在长安街与南池子南口交叉处眺望西山,西山显得比往日离得更近了一些。站在联想桥附近我家三楼窗前眺望,西山如黛,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山东坡上蜿蜒的小路。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天高风劲,本来落叶较晚的柳树,枝头忽然有一只叫了半声的蝉碰落了一片黄叶,蝉与黄叶一起翻滚着落了下来。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天不知不觉来到了。秋阳下忙着捕捉蚊虫的蜻蜓,飞掠、悬停,给暑热渐消的北京平添了一抹淡淡的凉爽与诗意。
还有蓝天下划破金色晨曦的沙沙鸽哨,那是多么动人心弦的声音。一群又一群雪白的鸽子掠过,把天空衬托得更加蔚蓝。眼前的天空,好像比我三十年前立秋那天所见更蓝了一些。
秋日夜晚就更加迷人了。白露横天,星斗闪烁,明亮的北斗七星柄指西南。凉风习习,鸟宿树梢,虫声唧唧,秋夜如梦。刚刚度过了炎夏盛暑的人们,在院子里纳凉闲话到很晚了,还不肯上楼睡觉呢。
金秋的帷幕就这样悄然拉开了。
(《北京日报》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