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点,蒋建康就要到大棚里去看他的西瓜。
蒋建康今年55岁,已经种了30多年的西瓜。每年5月,第一批西瓜熟了,他就和工人一起采摘,等到夏天,第二批西瓜成熟,更多需要依靠经验判断。他看一看,摸一摸,就知道哪只瓜该摘,哪只还要等一等。
无锡的黄土塘西瓜皮薄瓤甜,在整个无锡周边很有名气,销路很广。蒋建康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走高端品质路线,主要客户是企业和超市。他的瓜产量很大,但有时候还会脱销。如今,蒋建康是无锡唯一的西瓜种植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黄土塘西瓜种植技艺属传统技艺,已有数百年历史。黄土塘村系江南水网地区,河渠纵横,且土质优良,被称为“鳝血土”,这是黄土塘西瓜种植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2010年已被列入无锡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蒋建康也获得过江苏省劳动模范和江苏百佳农产品经纪人等荣誉。
有一天,无锡锡山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找到他,让他申报乡土人才职称。
农民也能评职称?这事倒是没听说过。红头文件发过来,里面写得清清楚楚:民间从事技艺技能、技术应用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本乡本土人才可以评选,比如工程、工艺美术和农业等领域。蒋建康之前评选“三带”能手“三带”名人(注:三带指的是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时候,和这次评选职称的材料有不少相通之处,所以准备起来也算不上麻烦。“总归应该是件好事。”他想。
在宜兴,闷头种番茄的杨杰,是被负责乡土人才职称评选的工作人员找到的,杨杰对这样的荣誉不是很在意,工作人员感叹:你这么一个农业能手,别埋没了。杨杰搞了十多年农业,他不记得拿过什么奖,回忆了半天,说大概七八年前,获得过“三带”新秀称号。
杨杰在大学里学的是农学。2004年,他大学毕业,回乡当了几年技术员,自己开始创业种番茄。他把学到的标准化种植的方法都用在番茄种植上,追求品质,大家一听是“大学生种的番茄”,觉得很放心,番茄卖得自然很不错。5年前,杨杰承包了上百亩地种百合,还搞起农场,农、文、旅齐头发展。“城里游客来采摘的热情很高,六成的农产品在地里就卖出去了。”他说。记者造访农场的时候,杨杰正和工人一箱一箱地包装百合,一会儿他还要自己送货给客户。
记者问起职称申报的事情,杨杰回忆了半天,在手机里翻了许久,想找到当时的资料。他说:“当时我能评上是有几个判定条件的,一个是百合标准化种植,一个是番茄生态种植技术,还有一个是辐射带动作用,这个条件还特别重要。”
怎么算辐射带动?“我把百合种到延安去了。”杨杰很自豪。宜兴和延安有结对关系,因此有干部问杨杰,农业种植方面能不能支援,他过去一看,延安土地并不富余,开辟新地种植给农民增加负担,不如在苹果树下套种百合,一块地两种作物,既节约了土地,还能给农民增收。加上种植百合这种作物不需要搭建大棚,也能节省下不少成本。技术教给当地农户,百合就陆陆续续种起来,收成很好,这就是辐射带动。
蒋建康的西瓜早就种到了甘肃,今年又种去了山西。为了保证外地瓜能和本地瓜一个味道,蒋建康专门从黄土塘派了一批老师傅去外地培训。不仅如此,当年,家乡的黄土塘西瓜因为都是散户种植,卖不上好价格,本来都快要种不下去了,在蒋建康的带领下,村里几百名农户聚集在了一起,搞起了无锡市黄土塘西瓜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原本分散的农户整合起来,推广了规范化种植技术,农资统一购买,又在销售渠道上互通,西瓜才慢慢有了市场,走出了一条路。农户的种植成本每亩少了400多元,每亩的种植效益提高了2000多元,村里农户个个感激他,这也是辐射带动。
看来,农民评选职称,技术和辐射带动作用最关键,学历呀、论文呀,反倒是关联不大。从资历上看,哪怕没有学历,有长期扎根乡村工作的一定年限就可以申报。评价导向也不唯论文一种,可以由技术总结、研究报告等来替代。
经历几轮材料审核,蒋建康和杨杰都评上了第二批江苏省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名单在江苏人社厅网站公布。除了农民,还有锁匠、绣娘、饲料大王等,都一起评上了高级职称。
有了高级职称的蒋建康,地里产的西瓜打上了科学化、专业化的标签,给他家西瓜品牌的价值增添了不少。
后来,蒋建康的工作室陆续评上了无锡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这几年年年提格,一步步地评省工作室、省示范工作室。工作室的建设依托项目开展,3年内要出成果,落在蒋建康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通过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蒋建康定期开展“三带”培训和技能培训,吸收人才加入农产品种植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实现一人带动农民就业的良性循环。
“评这个职称,不是为了你自己发财的,要能带动别人一起致富。”杨杰说,他挺乐意带徒弟,他的工作室也成了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今年评上了省示范工作室,有十几个大学生陆续来杨杰的工作室拜师,学习如何在农业领域创业。
(《解放日报》8.30 刘畅 范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