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9月09日 星期六

    双耳节拍音乐没那么神

    《 文摘报 》( 2023年09月09日   06 版)

      近年来,双耳节拍音乐越来越流行,它被吹捧为一种可以激发“天才大脑”的频率,或是一种帮助人们达到“绝对专注”的音乐。这种声音经过精心调制,在使用耳机播放时,两耳听到的频率会有细微的不同。曾有理论解释认为,当两侧的大脑听到这种音乐,并对频率差做出反应时,大脑会产生人体所需要的脑电波频率。

      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测试了15赫兹和5赫兹的双耳节拍,它们曾被宣称能分别起到强化专注、记忆、学习,以及帮助冥想并促进睡眠的作用。他们的研究更好地模拟了人们正常的学习环境。被试者会被随机分配到一个长达40分钟或者一个小时的任务,并戴上耳机完成这一任务。

      为了排除安慰剂效应的影响,听双耳节拍音乐的被试者被分为三组:一组被告知他们听的音乐可以提高大脑功能;一组被告知听到的音乐并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另一部分人并未被告知他们所听的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在所有三组被试者中,无论被试者听到的是哪种频率组合,双耳节拍音乐都展现出了相同的负面效果:与他们的基准分数相比,听了双耳节拍音乐的被试者认知行为表现得分都更低。与此同时,其他的声音刺激,例如安静的环境、古典音乐或单调的嗡鸣声,都几乎不会对被试者的表现造成影响。

      也就是说,双耳节拍音乐会对人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即使安慰剂效应存在,那些被告知所听音乐能提高大脑功能的被试者,也在听双耳节拍音乐时得到了更低的分数。

      由于目前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研究团队提出了几种假说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效应。双耳节拍音乐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干涉脑电波并降低脑电波频率,并导致大脑活动与手头的工作不匹配”。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尝试调节脑电波频率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大脑活动,因为正常的大脑需要各种频率的脑电波来完成认知任务。

      (《北京青年报》8.2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