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阿姨走了!”9月2日晚,一则老阿姨龚全珍去世的讣告,看哭了无数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龚全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9月2日逝世,享年100岁。
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也是江西萍乡南陂小学原校长。20世纪50年代,在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不到两年,甘祖昌主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职务,带着全家老小回到家乡江西莲花县沿背村务农,自愿从将军变为农民。34岁的龚全珍以丈夫为榜样,全心全意投入山区教育事业。从青春岁月到期颐之年,她无悔选择了物质生活简陋而精神生活充实的道路,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两次接见过她,并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
革命豪情和爱情
1923年,龚全珍出生在山东烟台。中学时,她看到侵华日军残害同胞,内心深受触动、寝食难安,“他们要我们学日语,我就不学,日语得了个零分回来了”。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她从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参军入党,响应号召来到新疆军区当老师。
1952年的一天,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里,一身军装的龚全珍正在给学生上课。课上到一半,校长李平匆匆赶来,打断龚全珍的课说:“龚老师,先停一下,军区后勤部甘部长来调研,让你赶紧去汇报工作。”
甘祖昌,那可是大名鼎鼎啊!他早年参加农会,从农田走上井冈山,是参加过红6军团二万五千里长征、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二万七千里长征、第一野战军进军新疆长征的老革命。他的“铁脚板”和“铁算盘”闻名全军。
甘部长为什么要听她的汇报?龚全珍怯怯地跟着李平校长走出了教室。
甘祖昌参加革命后,多年音讯皆无,原配妻子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便改嫁他人。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仍然是个单身汉,这引起军区代司令员王震的重视。后来,他听说八一子弟学校有几个大学毕业参军的教师没成家,便找到李平,委托她帮助甘祖昌介绍对象。李平校长反复斟酌,觉得龚全珍最适合,所以精心策划了这次见面。
甘祖昌把一杯水端了过去,瞅了瞅低着头的龚全珍说:“小龚,在这儿工作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吗?”龚全珍腼腆地红了脸,但说起工作就忘了一切。她从学生的学习,讲到他们的生活,还有烈士遗孤的生存状态……龚全珍的话语里透出对英雄的敬意和对革命后代深深的爱。
会面后,龚全珍也对甘祖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新疆和平解放后,甘祖昌在一次外出检查工作时,因为敌特分子截断了木桥,他乘坐的吉普车从桥上栽下,导致头部重伤,落下病根。同时,他还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和气管炎。
这样的经历,让龚全珍感到震惊。她没想到,那像铁塔一样的硬汉,竟然满身伤痛,而这伤痛,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留下的。两个志趣相投的人就此走到了一起,定下相守终生的信念。
“我还可以去教书”
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甘祖昌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一天,在家里看文件的甘祖昌突然晕倒。经医生诊断,他脑部有大块积血,并有严重脑震荡后遗症,且这种症状将伴随一生。连续几次晕倒,甘祖昌认定自己无法在领导岗位工作。他决定向组织请求辞掉一切职务,返回江西老家务农。
1957年8月,几次递交辞呈后,组织批准了甘祖昌的请求。
家乡实在太贫穷了!甘祖昌放眼山梁,他想到了南泥湾,要把南泥湾精神以及南泥湾的经验,植入生他养他的土地,让乡亲们真正过上好日子。
龚全珍从小没有干过农活,思来想去,就对甘祖昌说:“我劳动效率低,不能剥削人家,在新疆我是老师,到了莲花县,我还可以去教书。”对龚全珍的想法,甘祖昌表示全力支持。
于是,龚全珍背上行囊,徒步20多公里,来到莲花县教育局,向局长介绍自己的情况,希望继续任教。最后她被分配到九都中学任教,这所新办学校的硬件软件都很差,连校长都没有,只有3个任课老师。但是,龚全珍没有一丝迟疑,第二天就去了学校。“龚全心啊龚全心,你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么?”在日记中,龚全珍曾把名字改了一个字,时刻检视自己的内心。
当光荣的义务服务员
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因病在莲花县逝世。不久,龚全珍住进县民政局幸福院。她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祖昌,我真的到幸福院来了。这条路是你指的,也是最合适的地方。”“我将为你的战友和他们的家属服务,当光荣的义务服务员。”
丈夫为民服务的精神一直指引着龚全珍。多年来,她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
“向老阿姨致敬!”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深情致意。2016年春节来临之际,雪花飞舞,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调研考察。在井冈山慎德书屋里,总书记看望了93岁的龚全珍,和大家围坐在两盆炭火旁亲切交谈。“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叫我‘老阿姨’,很亲切,就像是自己家里人一样,我非常感动。”龚全珍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
龚全珍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时,颁奖词这样写道:“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综合求是网、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等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