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9月02日 星期六

    “我们需要管理”

    《 文摘报 》( 2023年09月02日   05 版)

        汪应洛

        汪应洛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系统管理学科奠基者,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科评审组组长。与他共事50多年的西安交大管理学院教授李怀祖认为,管理学界能人云集,之所以公推远处西北的汪应洛牵头,是因为他能团结人,不搞小圈子,而且他有战略眼光,因此当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和教育部、科技部的有关领导都很器重他。7月11日,93岁的汪应洛去世。

        1978年7月,钱学森、许国志和王寿云联名在《文汇报》整版发表了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提出中国应该恢复管理学科。

        年底,时任西安交大科研处副处长汪应洛和自动化系教授胡保生联合西安交大、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天津大学、华中工学院的自动控制学科知名教授,在西安交大行政楼312会议室召开了一场座谈会,讨论钱学森等人的倡议。这次座谈会拉开了国内恢复管理教育的帷幕。

        汪应洛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新中国第一位管理学研究生,1958年随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此后20年,国外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飞速发展,国内的管理学科受院系调整和政治运动影响则不复存在,处于“公众不认识、社会不承认、政府不支持”的境地。汪应洛希望抓住改革开放的机会恢复管理教育,但当时不仅人财物俱缺,校内舆论也认为管理教育学术水平不高。

        汪应洛出身于机械系,因此决定先从系统工程开始,在机械工业部所属企业推广。当时的机械部副部长陶亨咸是交大校友,很支持他的想法。他还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首届系统工程研讨会,在广州举办全国首届系统工程研讨班,特邀美国专家授课,为系统工程培养了一批骨干。

        当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只设立了自动化学科组,汪应洛牵头,联合在全国率先搞系统工程研究的五所大学,建议从自动化学科组中分出系统工程学科组,同时积极与交大老学长钱学森沟通,争取他的支持。最终,学位委员会同意单独设立系统工程学科组。

        70年代末,机械工业部出钱邀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帮助上海机械学院筹办系统工程培训班,钱学森也邀请了汪应洛参与筹办。

        其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代表团来华访问,应汪应洛之邀参观了西安交大,对该校的管理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1979年底,应美国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等高校联合邀请,“中国管理学家代表团”赴美访问。此行让汪应洛对管理学科教育的方向、课程设计、与企业的关系都有了新的认知。他感到,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其管理者必须具有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

        回国后,汪应洛等一批系统工程专家积极推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管理工程学科组。他从系统工程学科组调去筹建管理工程学科组,考虑到需要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支持,他邀请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担任学科组组长,自己担任副组长。朱镕基非常重视管理,曾在与外宾谈话时连说三遍:“中国最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管理!我们需要管理!我们需要管理!”

        汪应洛还向教育部陈述理由,推动成立管理学院。1984年,国家批准成立了10所管理学院,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名列其中,汪应洛就任首任院长。从此,西安交大管理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那时许多企业领导不熟悉企业管理,在汪应洛的建议下,国家经委成立了全国厂长培训委员会,由经委主任担任培训委员会主任,汪应洛担任副主任。

        理工科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起来后,文科类管理教育相关人员来找汪应洛,希望加入这一学科。汪应洛设想成立管理学门类,把理工科与文科类管理教育结合起来。他分别给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系的李岚清以及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写信,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终同意设立管理学门类,中国的学术门类由11个发展到12个,管理教育也通过理、工、管交叉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中新网 8.14 宋春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