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8月30日 星期三

    善待孩子的跟风

    《 文摘报 》( 2023年08月30日   04 版)

        在孩子们中间,在某一时期总会流行某种小爱好、小习惯,比如几个月前在中小学生当中兴起的盘串之风,如果孩子不具备这种爱好或习惯,可能会被别的孩子孤立。这种被孤立、排斥的情况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跟风行为呢?

        接纳孩子健康的跟风行为

        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孩子最担心两件事:

        一是“我没有群体归属”。在青春期早期,青少年很容易抱团,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初中和高中,班里都有各种小团体。例如,因为在班级学习表现好组成“学霸团”,根据类似行为表现会形成“班干部团”“八卦团”“捣蛋群”,以及因共同兴趣爱好组成的各种小团体。因此,小团体是一种社会身份,满足青少年对于归属感、自尊心、安全感、交往的需要。如果没能加入任何一个团体,或者突然被小团体踢出去,“没人和我玩”,这是青春期初期最让孩子恐惧的事情。

        二是“我不被群体接纳”。对青少年来说,被各种小团体排斥,意味着“没人喜欢我”“我一无是处”。一般来说,受欢迎的青少年是友好、乐于助人、热情、善良、幽默和聪明的。不受欢迎的青少年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和同学交往时很难把握恰当的分寸,有些人自负、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断地试图吸引别人的注意,有些人则冲动好斗,还有些人自卑。

        此外,在青春期早期,青少年非常在意同龄人对外貌的看法。然而,父母往往看不惯青春期孩子的着装打扮,对青少年流行的审美品位嗤之以鼻。但是青少年如果被同龄人当做一个古怪的人,往往会被嘲笑、被边缘化。在这一点上,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坚持己见。

        父母控制欲低、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更自信

        对“我没有群体归属”“我不被群体接纳”的恐惧,让青少年迫切希望融入小团体。但如果青少年融入群体的方式与其原有的价值观相抵触,原本积极上进的孩子会变得消极庸俗,得过且过,或者不学无术,吸烟、喝酒、打架,甚至跟随自己的小团体逃学、参与违法活动,这时,父母就应该果断干预了。

        其实,父母无须过度担心孩子被小团体带坏,因为大多数青少年仍然会重视父母的意见。一般来说,青少年会接受父母对重大问题的建议,比如对道德、信仰、升学、就业等的看法。但是在交友、爱好和个人风格问题,如音乐、着装、发型方面,他们会追随同龄人。青少年与成年人一样,会选择那些处世态度和价值观与自己相似的朋友。换句话说,不是你的孩子被小团体带坏了,而是要想想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小团体。在青春期早期,青少年对同辈压力的敏感性会上升,在十四五岁时达到顶峰,之后就会下降。通常孩子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受同龄人的影响就会明显减少。

        此外,亲子关系融洽的青少年受同龄人的负面影响更小。那些能被父母接纳的青少年,自尊心往往较强,更有自信和魄力,因此不太可能被迫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而且他们倾向于选择父母喜欢的、不会惹麻烦的以及在学校表现良好并负责的朋友。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文娟)

        (《保健时报》8.3)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