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8月26日 星期六

    理解幼儿的“想象型说谎”

    《 文摘报 》( 2023年08月26日   02 版)

        经常有幼儿园教师反映:“有时候孩子会自己编一些故事,让家长和我误以为这是真实的情况……”孩子的这种想象型说谎,有时会造成家长和教师的困惑,也可能使家园沟通产生误会与矛盾。

        什么是想象型说谎

        想象型说谎指幼儿把想象的东西当成现实,或把事实夸大而表现出的说谎行为。这类说谎在幼儿3岁左右最为常见。3岁左右孩子的概括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有时难以把现实和想象中的事物清晰地区分开来。例如,教师为了组织幼儿玩攀爬墙的游戏,创设了上树“摘果子”的情境,结果一位小朋友回家说在幼儿园吃了好多红色的浆果。此时幼儿进行了想象型说谎。他们并不是有意要欺骗他人,而是通过夸大和虚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所见事物的兴奋和想象力。这种说谎通常是无害的,但需要成人合理理解与辨别,并引导幼儿逐渐区分现实和想象,培养他们认知思维的能力与准确表达的习惯。

        如何应对幼儿的想象型说谎

        关注情境和动机。幼儿的想象型说谎并不出于完全凭空的想象,一般都与特定的情境(如经验、记忆、梦境等)和某些心理动机(如寻求关注、避免责罚等)相关。例如因为不想上幼儿园,幼儿可能会想象自己肚子疼;因为不想吃不喜欢的蔬菜,幼儿会想象自己看到了一群飞来飞去的小虫子;因为打碎了瓶子害怕被责罚,幼儿会想象是洋娃娃打碎了瓶子……家长可通过观察幼儿说谎的规律性,例如是否集中在特定时间和情境(如每次去幼儿园之前就会肚子疼),辨别幼儿的想象型说谎。但发现幼儿的想象型说谎行为后,切勿随意质疑与指责,为幼儿贴上“爱撒谎”的标签,可以用“说出事实”“说出真实的情况”等善意引导让其说出实情。

        提问或引导幼儿重述。在进行想象型说谎时,幼儿的言行大概率与事实不符。可以通过追问幼儿更多的信息与细节,以判断幼儿的表述是否符合现实。也可以要求幼儿重述故事情节,看幼儿是否能保持一致,或是否会改变自己的说法。

        避免引导性语言。例如,幼儿在动画片中看到了小主人公打针吃药的情节,晚上睡觉前可能会表达“害怕吃药”,倘若此时家长进行有引导性的追问,例如“你今天在幼儿园吃药了?”“是不是老师给你喂的药片?”这种给出特定答案和细节的引导性语言可能会给幼儿呈现出一幅具体的画面,使幼儿根据成人的引导来编造故事,并将想象与现实混淆。

        巧用创造性游戏。成人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创造性游戏机会,满足幼儿想象力的表达需求。例如当幼儿将树叶假装是美味可口的佳肴时,成人不需“拆穿”幼儿为自己构建的想象世界,反而可以加入幼儿的假装游戏,通过游戏过程将现实世界中的知识经验表演给幼儿看,使其获得更多有关现实生活的行为、流程等一般性知识。幼儿在丰富的真实经验刺激下,更容易走出想象,走进现实。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绘本、图片、道具等想象素材,帮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满足了幼儿的想象需求,同时提高幼儿认知水平,使幼儿能够更好处理想象和现实的关系,减少想象型说谎的发生。

        (《人民政协报》8.2 洪秀敏 王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