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公众最偏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博物馆热”的大背景下,很多热门博物馆常年人满为患,一票难求。然而,巨大的人流也给博物馆带来了管理的压力。
“研学团”“旅行团”等形式“社会讲解”的出现,一方面补充了博物馆的讲解力量,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对博物馆正常秩序造成压力。作为公共文化传播机构,博物馆在规范馆内秩序的同时,如何保护人们对博物馆的热情、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共利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博物馆发文规范“社会讲解”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7月14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通知中提到:“针对第三方在博物馆开展的社会讲解、研学服务等,加强规范和监督,确保馆内正常参观秩序”。
就在几天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的一则“禁令”引发热议,发布通知称:自7月16日起,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
中国国家博物馆对社会讲解并非一禁了之,其7月9日发布的“规范馆内讲解秩序”通知中提到: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单位,须提前5日提出申请,报备讲解内容、讲解人员、活动流程、安全责任等材料。
7月14日,记者来到一家OTA平台,对几家售卖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服务的商家进行了咨询,商家们均表示已经向博物馆递交了申请,但暂时还没有收到馆方的回复,消费者如要购买相关产品建议7月16日再看情况。
记者发现,根据成团规模的大小,这些讲解服务售价从168元至1280元不等,讲解时长通常为3小时,“研学团”“深度游”“大咖讲解”等是常见的营销标签。虽然中国国家博物馆向观众提供有免费的讲解服务,但从这些跟团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不难看出,花钱听讲解的形式在市场上仍然十分受欢迎。
博物馆方:“公益目的”是评判的重要标准
炎炎夏日,既凉快又能长知识的博物馆成为公众出游的首选,尤其是对于已经进入暑假的学生群体而言。进入7月暑游高峰期后,广东省博物馆观众人数快速增长,基本7天之内的门票都是“秒空”,想要预约进馆往往还得“拼手速”。
在2021年以前,旅行社带团到广东省博物馆进行讲解是被允许的。其后之所以要对社会讲解进行限制,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凌丽莉表达了她的看法。
“主要是为了避免社会培训机构过多占用免费的公共资源向观众收取高额费用,这对观众来说是一种损害。”凌丽莉说,而且部分导游的讲解水平有待提升,有的甚至为了哗众取宠乱讲一通,这不仅歪曲了历史,误导了观众,还会间接损害博物馆的形象。
她认为社会机构对博物馆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占用,还会对其他观众正常观展造成不良影响。比如长时间霸占观展的最佳位置,或者大声喧哗等行为。
“公益目的”是广东省博物馆判断是否允许社会人士进馆讲解的重要标准。“我们会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判断,如果的确是公益性质的讲解馆方自然不会阻拦,比如老师带学生过来我们就特别欢迎。”凌丽莉介绍,在申请通过后,申请人还需要到博物馆领取《社会人士临时讲解证》,并在讲解期间全程佩戴。
研学机构:支持规范但不希望“一刀切”
何女士是广州本地某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投身教育培训后选择将博物馆和美术馆作为孩子研学的主要场所。几年下来,她所在的研学机构已经带领学生跑遍了广东省内外大大小小的场馆。
“国博的出发点是好的,过多导游进入博物馆,确实对展厅秩序造成了影响,我个人也有同感。”何女士说,中国国家博物馆提到社会机构进馆讲解需要提前5天申请,并提交讲解内容,这些流程都是合理且能接受的。
“但是在规范‘野导游’现象的同时,不能把其他认真在做文化传播的人一棒子打死。博物馆本身属于公共文化资源,需要让更多的公众通过展览了解中国的文化以及全世界的文明。”何女士说。
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如今的博物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走进去。据何女士观察,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代表的省内多家博物馆讲解员素质都较高,“但是毕竟场次有限,目前的讲解力量远远没有办法满足观众的需要,在听众群体上也没有进一步细分成年人和儿童”。
不少家长也向记者反映,他们愿意为孩子的文化教育支付个性化的专业导览费用,但不可能都要求博物馆来提供,所以希望馆方能够成全或培养真正有质量的“社会讲解”,从讲解的时长、音量、人员资质等一些技术层面上来引导或淘洗,而不是“一禁了之”。
专业人士:供需不平衡将持续一段时间
“大量的社会人士涌入博物馆做讲解,一方面反映了现在的观众对博物馆是真的热爱,这个现象本身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我们博物馆讲解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长年耕耘一线的文博工作者程存洁认为,如果博物馆提供的讲解服务非常充裕,观众肯定更乐意听馆方的讲解,而不是花高价在外面请临时导游。这背后反映的是公众求知欲的旺盛与相对滞后的博物馆服务之间的矛盾。
“社会人士的讲解也有优劣之分,如果他们的讲解内容质量很好,这对博物馆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作为博物馆的管理方,如果期望通过一纸‘禁令’就能规范好社会讲解的问题,这是不太可能的。”
在程存洁看来,馆方首先应该进行科学引导社会讲解,让讲解人员遵守博物馆基本规定,比如不使用扩音器,合理控制讲解时间和人数等;其次,博物馆还可以面向社会人士开办讲解培训活动,这样可以把博物馆知识传播出去,然后二次传播给观众。相比于发“禁令”,这样做可能会更有亲和力。
“博物馆热”除了带来社会讲解乱象,还有黄牛高价倒卖博物馆免费门票、网红在博物馆开直播“戏说”历史等问题。在程存洁看来,这些问题的根由还是在于供需不平衡,“想要一下子完全解决矛盾恐怕不太容易,这样的不平衡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都将存在”。
(《羊城晚报》7.15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