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7月22日 星期六

    “水果刺客”的泡泡,谁来刺一下

    《 文摘报 》( 2023年07月22日   01 版)

      继雪糕刺客、话梅刺客之后,水果刺客又来了。

      近日,138元一块的静冈蜜瓜冲上热搜。起因是广东深圳一食客在日料店消费,以为自己花138元点了一份名为“静冈蜜瓜”的甜品,没想到服务员端上来的还真是蜜瓜,而且只有一块。

      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水果刺客”的热议,千元一斤的荔枝、过百元一个的橙子,99元一颗的草莓……层出不穷的“水果爱马仕”,不断刷新人们对精品水果的认知,对价格也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相比之下,被常见的平价水果刺破钱包,更让人意难平,比如夏日好伴侣——西瓜。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6月上旬,西瓜的全国单日批发价达2.22元/斤,创13年同期新高。有网友表示,“过去西瓜都是一切两半用勺子挖着吃,现在只舍得买一小盒切块西瓜,用牙签‘细品’。”

      除了西瓜,水果涨价并非消费者错觉,确实存在普涨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1月-2023年2月,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5种水果苹果、葡萄、香蕉、西瓜、菠萝批发均价,已经从3.04元/斤涨到了3.77元/斤,上涨了24.01%,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位。今年1-6月CPI统计数据显示,鲜果同比涨幅达到了7.9%,处于物价上涨的第一位。

      水果为什么变贵了?

      水果涨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供需关系来看,当供应量满足不了需求时,价格就会水涨船高。以榴莲为例,今年“五一”前后,榴莲的普遍市场价格约25元/斤,网友雀跃“榴莲自由”来了。而假期一过,榴莲价格逆势上涨。据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官网数据显示,从5月10日到5月20日,金枕榴莲的批发均价从25.5元/斤涨至31元/斤,10天涨幅超21%。

      “今年上半年的榴莲销量十分火爆,4、5月份经常卖断货,进货的价格也翻了一倍。”一位拼多多榴莲商家表示,去年泰国雨水少、气候好,榴莲品质比往年都好,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平台店铺的日均销售额超过200万,月销超过6000万。

      价格浮动如此的之大的原因,在于榴莲属于季节性水果,生长周期长,价格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波动。目前,国内70%的榴莲来自泰国,作为金枕榴莲的主产区,泰国榴莲的成熟存在区域轮动,一个产区的榴莲成熟后进入市场,而其他产区的榴莲尚未成熟,就会出现“缺货期”。5月下旬,受榴莲持续热销影响,泰国很多榴莲产区已经断货,进口量也降至日常的十分之一,这就导致榴莲的市场价格一路走高。

      同理,前文所述的西瓜价格,也会随着“本地瓜”的陆续上市,把价格打下来,让消费者离“吃瓜自由”更近一步。

      供需之外,水果行业向精品化升级,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价格。近年来,市面上不断涌现的“网红”爆款水果,就是水果产业向精细化升级的成果。从引种、种植到包装到售卖,让水果“好吃”有了更明确的标准。

      以收购环节为例,成熟的水果会先进入精细化分拣环节,按照不同规格、果径、果面和果损等分级,甚至通过给水果照红外线,对水果的硬度、糖分和新鲜度进一步界定,从而进行不同等级划分,等级越高,价格越贵。在这个精挑细选的过程中,水果的损耗也会体现在售价里。

      水果的精品化升级,也顺应了消费者对水果品质需求的提升,毕竟每个消费者都希望自己买到的水果是品质稳定和预期相符的“优品”。为了进一步规范水果产业精品化发展,2022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果品质量分级导则》,对果品质量分级的术语定义和分级要求作出规定,指导果品生产和流通,进一步维护产、销、消三方利益。

      如何把价格“打下来”

      水果品质升级是大势所趋,提升性价比更是刚需。

      为了随时吃到品质稳定、价格诱人的水果,年轻人在奔赴“水果自由”的路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有人做起了“水果团”团长,带着全小区的希望勇闯批发市场,拿到价格更低的批发价;有人改变生活习惯,与大爷大妈一同出入赶早市,挤出一片天,抢到好价格;还有的人靠着勤刷直播、蹲守超市团购等,薅一波羊毛。

      不难看出,把价格“打下来”的要点之一,在于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以进口榴莲为例,榴莲进入国内市场要先进入北京、广东、嘉兴等大型批发中心,再通过档口进入二级、三级批发渠道,最后再进入商超、水果店等零售渠道,每个环节都会给价格层层加码,获取利润。而如果能减少中间环节,更直接的买到水果,价格自然会变友好。

      做农产品起家的某电商平台,就敏锐的捕捉到了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百亿补贴+原产地直发”的模式,与产业链上的企业合作,实现原产地直发。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还能做到价格远低于市场。同样以榴莲为例,这家电商平台的商家在上游的泰国产地自建果园和工厂,从源头直供消费者,大幅压缩了中间环节。

      而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有消费者,还有农户,借助电商平台“水果自由消费季”,百亿补贴让商家的销售增长显而易见。这背后,这家电商平台的新农人扶持机制、百亿补贴,以及各项扶持政策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水果本就不是高攀不起的奢侈品,让水果价格回归友好,才是果实最好的归宿。

      (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号 7.13 小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