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当高考成绩公布后,国内知名高校间便会打响“招生大战”。而名校招生之所以大打“掐尖”之战,是因为学校排名受制于招生生源的高考分数。
在对录取分数高度敏感的形势下,名校招生因高考分数而相互牵制。为此,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权威力量,应通过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全面纠正以高考分数简单评价高校办学的做法,让高校走出“招生大战”而无后顾之忧。
首先,有关部门不应公布高校招生录取分数或只公布高校招生录取分数段,从源头上堵住高校招生录取分数排行榜。学生的高考分数不能完全体现名校的教育价值。同时,高考分数也不能简单代表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社会贡献。对其的过度炒作只会引发社会的教育焦虑,导致名校产生浮躁、短视和急功近利等“掐尖”招生问题。
其次,国家层面要引导高校做好线上招生工作,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来录取优秀生源和对待人才培养。国内名校招进优质生源很自然,名校价值不应只体现在学生的高考分数上,而是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把这些“好苗子”培养成为国之栋梁。
再次,有关部门要叫停名校在招生录取的特殊时段大规模跨地区招生活动。所谓“特殊时段”,是指高考分数公布到高校录取完成的时段。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如发现有严重违规问题,要及时发出警告,对问题严重的高校可适当减少相关国家拨款。
另外,对于某些顶尖高校把吸纳大量“高考状元”、尖子生作为重点宣传报道的行为不应鼓励。这些高校的荣耀不应在于有多少“高考状元”,而应在于培养了多少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这才是学校值得宣传的办学成就。
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应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充分、均衡的发展,早日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综合型、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各类高校“纵向争先”创一流的格局。
(《中国科学报》7.4 樊秀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