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在30%左右,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陷入低潮以及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产业链外迁的压力,同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短板也有所凸显。
在全球政经格局加速演变的当下,发展高端制造业对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补短板和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强调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也要重视一般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不仅在于成本,还在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中端到高端,从通用产品到定制产品,我们的产能都能覆盖,而一般制造业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没有千千万万的一般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竞争与创新,也就不能从中涌现出具有比较优势和创新特征的领军企业与新型业态。
制造业尤其是一般制造业企业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对于实现充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进而带动服务业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外需环境严峻复杂、内部需求较为疲弱,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仍较大,加大对制造业尤其是一般制造业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如适当加大政府补贴力度等,对于保持制造业企业稳健经营仍十分必要。
促进制造业发展需要多举齐下。除加大制造业政策补贴力度、鼓励制造业闲置产能重组等相关措施,还需要支持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化金融服务制造业模式。保持一般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发展”,需要逐渐的迭代升级。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物联网、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能力较强,应当抓住机遇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于处于中下游且不具备资金优势的制造业企业,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如提高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制造业的发展本质上是企业的发展,需加大力度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的背后是企业家的作用,要对民营企业领域和企业家信心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北京日报》7.3 毛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