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6月28日 星期三

    纪念屈原,我们在纪念什么?

    《 文摘报 》( 2023年06月28日   02 版)

        端午节源自上古时代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流传沿袭,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是当前唯一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围绕端午习俗出现了不同版本的“人物纪念说”,这些在学术界实际上被认为是后世附会的产物。其中,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以至于中国人把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了一起。

        今天我们纪念屈原,是纪念《楚辞》《离骚》成就了中国文学中隽永的诗篇、仰望的星河。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用诗人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符号。端午节由此也成为诗人节。

        如今,在屈原故里、中国脐橙之乡湖北秭归,《橘颂》是最常被人们重温和新唱的名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首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咏物四言诗,表明屈原选择做一棵坚定的橘树,永远忠于故土。无论是“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忠贞不移,还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玉洁冰清,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百折不挠……字里行间都是屈原给予后人的启示和激励。

        除了行吟诗人,屈原的身份标签还有楚王后裔、达官士卿。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却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愤交加,投江殉国。今年,是他逝世2300周年。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李向振说,屈原的千古之志在于其文学作品和政治抱负无不站在人民立场上,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始终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悲悯之心,始终怀着强烈的忠君爱国的激昂之情。

        与此同时,今天我们纪念屈原,也是纪念屈原代表的传统中国士人直面生死、敢向未知勇猛叩击的“天问”精神。在长诗《天问》中,屈原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并从设问中表达自己的宇宙观念、历史观念和政治主张。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于怀疑一切、敢于批判一切的探索精神,令人叹服。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为“天问”,实际上表现了中国人对既有传统观念的批判精神和对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没有对旧有观念的批判,就难以产生新的科学思想。《天问》给今人的启示,不仅是要怀疑传统的偏见和凝固的史观,更要在不断地批判和追问中,追求思想维新和科技创新。

        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雷霆说,端午节在传承中也需因时而变,丰富其文化内涵,可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赋予其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不少人对传统文化符号产生了兴趣,并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这就是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的表达。

        (《新华每日电讯》6.24 吴植 喻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