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中国政治伦理的核心要义
靳凤林、张雨琦在2023年第5期《中州学刊》上说,为政以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历代执政者在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的重要政治品质。它集儒、法、道、佛诸多思想流派之精华,蕴含着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修身为要的政治追求、贵和尚中的执政原则等丰富内涵,在古往今来不同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中,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体系。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努力把握中华先贤的这一重要政治智慧,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通过大力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建设,努力使之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使其在与时俱进中焕发勃勃生机。
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
许春华在2023年第3期《河北学刊》上说,春秋时代“诗”之兴盛与“礼坏乐崩”相伴相随。孔子对“诗”进行了哲学变革,“思无邪”与“仁”相互发明,是对道德生命的安顿,此为“诗”之“体”。“雅言”“礼后”“乐正”是孔子诗学的思想展开,此为“诗”之“用”。其中,“修辞立其诚”为“雅言”之确解;“礼后”指向“人而不仁如礼何”;“乐正”即“尽善尽美”、“乐”中涵“仁”。孔子诗学之“体”“用”,是从诗学理路对“仁”的体证与推阐,此即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