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是“画出来的书”,由于儿童对视觉图像的天然亲近,绘本成为了最贴近孩子的文化传播载体之一。国内儿童绘本起步虽晚,但近十余年来蓬勃发展,在童书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谈起国产原创绘本存在的短板,不少家长认为是“画面缺少美感”“故事吸引力不足”。“总的来说,国内儿童绘本的品质、种类丰富程度都还有提升的空间。在探索艺术风格、融入儿童观等方面与一些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个距离在慢慢缩短。”业内人士表示,好的儿童绘本往往是一反成人的常规逻辑,体现出幽默感与想象力。“拥有骨子里的幽默感的创作者,在国内还是较为缺少的。”
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教学顾问向华向华表示,世界上优秀的绘本都会做到“情怀的深厚”“表达的单纯”。创作一部绘本的周期少则一年,多则三四年,在这个过程中,有经验的儿童绘本编辑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很多插画师的绘画技术和审美水平并不差,但在思想的深度和讲故事的技巧方面还需要有经验的编辑助力。然而,目前专业的绘本编辑比作者更加稀缺,成为制约中国原创绘本发展的一大瓶颈。
随着传统读物与数字技术的加速融合,有声绘本、绘本类App等也开始兴起。科技看似“解放”了家长,却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有的家长用讲读机播放绘本内容,让孩子自己看完,还问‘听懂了吗’‘有没有好词好句’?其实绘本作为‘陪伴之书’,阅读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任何电子产品不能替代的。亲子阅读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对于人际关系的养成、心智的成长都有重要意义。”向华说。
在儿童早期的阅读中,父母的伴读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艺术普及推广人曾孜荣表示,“有家长说给孩子买来了绘本,但孩子不听话不愿读。如今短视频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如果大人经常捧着手机的话,孩子一定会有样学样地要求玩手机。家长对于孩子早期的阅读习惯养成一定要重视,不要在这个过程中缺位。”
(《北京晚报》5.31 王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