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

    公共场合慎用谐音字

    《 文摘报 》( 2023年06月14日   02 版)

      日前,在上海一些公开场所、公开活动中,谐音字正大行其道。市民薛先生带着儿子经过某知名商圈时,发现户外屏幕上的一则活动宣传语,其中一句为:“共享新夜态”。薛先生8岁的儿子盯着“夜态”两个字,询问“是什么意思?”薛先生解释说:“大概是‘业态’的谐音,可能想表达在夜晚存在着一种商业形态。”但小孩子并不理解,认为“夜态”是写错了,并说“在大屏幕上还写错字,很丢人”。

      类似谐音字宣传语,并非个案。谐音字发端于网络,最早在企业广告中被使用,后因演员舞台表演的“谐音梗”流行而广泛传播到线下。

      尽管是汉字“错配”,但因看中谐音字的娱乐性和“朗朗上口”,一些政府机构频频在公开场合使用。专家表示,“政府部门在官方场合要慎用谐音字。”使用不当的谐音字,实则是错别字,容易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产生误导,也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文化品位。“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要往更高层次走,不能靠创造‘博眼球’的文化现象。”同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伟珏说。

      (上观新闻 6.7 唐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