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肝脏“变胖”的三个阶段

    《 文摘报 》( 2023年03月29日   04 版)

      正常情况下,肝脏的含脂量为3%~5%。如果进食过多、运动不足,脂肪“只进不出”,肝脏便会越长越“胖”,形成脂肪肝。

      肝脏初步“长胖”:含脂量5%~10%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一日三餐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后,一部分用于供能,多余的则被运往肝脏,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肝脏虽然功能强,但储存能力有限,如果肝糖原的库存超额,就只能把它加工成脂肪,堆积起来,等待日后派上用场。最初,肝脏只是单纯“长胖”,即单纯性脂肪肝,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5%~10%,不会引发炎症,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脂肪覆盖肝脏:含脂量10%~25%

      如果脂肪进一步积累,含脂量达到10%~25%,肝脏会逐渐被脂肪“淹没”,好像穿了厚棉衣,导致肝细胞难以获取营养,出现变性、肝细胞周围纤维化。同时,肝脏也在“反抗”脂肪,导致发炎、疼痛,造成脂肪性肝炎。此时,患者可有肝区不适,有轻微压痛或闷胀,肝穿刺活检可见典型的病理学改变。

      纤维组织加厚:含脂量>25%

      在脂肪持续积累、反复炎症刺激下,肝脏含脂量逐渐达到25%以上,肝细胞出现坏死,造成肝小叶萎陷,纤维间隔形成,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加厚、变硬,逐渐进展为肝硬化。此时,即使肝脏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也很难逆转,患者面临持续且剧烈的肝区疼痛,以及上腹部闷胀等不适,或伴有黄疸、蜘蛛痣和肝掌等症状。

      临床中,第一、二阶段的脂肪肝都有逆转可能,一旦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阶段,则较难逆转。由此可见,单纯性脂肪肝程度最轻,并不可怕,但它却是最难发现的阶段,再加上不控制饮食、运动少等不良习惯,患者便有可能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

      只要出现脂肪肝,无论轻重,都要开始戒酒,为肝脏减负;如果没有甲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力,患者应接种相应疫苗;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可接受降脂治疗。对于超重、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减重是重要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方面,目前主要有保肝药物、维生素E和胰岛素增敏剂等,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作者: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潘红英)

      (《中国家庭报》3.6)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