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近期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万多名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在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如何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筑牢防护屏障?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此建言。
“家长是识别孩子心理疾病的‘第一道关卡’。”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桥西小学工会主席柳玲玲表示,家长应当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和理解,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带孩子去专业医疗机构治疗。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认为,应该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科普与指导,选择几个试点地区,编写家长专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合,建构有利于青少年人格、心灵以及学业成长的三维支持系统。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补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短板“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评估机制,落实“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课时比重,引导学生自我调适,减轻心理压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光明网 3.8 吴侃 郑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