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9亿,比2021年增长1.1%,其中外出务工1.7亿人,增长0.1%,本地务工1.2亿人,增长2.4%。当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需要提供怎样的公共服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县域”一词更是出现多达十几次。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下,截至2020年已有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目前,仍有2亿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生活,但未落户。
不久前,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扩大县域公共服务供给,加强住房保障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学位供给。
发展县域经济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是未来一个长时期的选择。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这些年推进户籍制度等相关改革,但具体落地政策最后一公里,现在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其实在江浙一带都有很好的实践,应该去总结经验。
(央视新闻客户端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