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

    鸟啼知四时

    《 文摘报 》( 2023年03月08日   07 版)

      诗人陆游《鸟啼》这样描写四时的嬗变,字里行间充溢着飞禽们的天籁之音:“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闵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头两句很容易让人想起陶诗:“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广阔天地,不仅仅是四时演变的背景,也是农民施展拳脚的舞台。春江水暖鸭先知,四时之交替,最早恐怕是鸟先知的,它们更比农民早了一步,只不过它们说不出来。转念一想,它们应时而鸣,又何尝不是一种诗意而另类的言说。

      陆游没写正月,有点小缺憾,可据我多年的见闻补充一句:正月闻玄鸟,雨水要送节。三四千年前,山东近海地区的人们看到的是“春分之日,玄鸟至”(《汲冢周书》)。

      子规是四声杜鹃,布谷是二声杜鹃,陆游是分得清楚的。有些地方的农民把杜鹃啼叫的四声听成“种禾插谷”,一如催耕的号角,在提醒他们“春耕不可迟”!

      “江介曰子规,蜀右曰杜宇。”在怀旧感恩的蜀人听来,子规飞鸣,却是他们死去的王魂兮归来。这个王即望帝杜宇,生前乃是古蜀国的神农,教民稼穑,使得稻黍遍野、田连阡陌,功绩不亚于《诗经》歌颂的后稷。相传,“杜宇死时适二月而子规鸣”,故蜀人每年一闻其声,皆起而望之曰:“我帝魂也”。这与其是说蜀中农人在向杜宇的在天之灵行注目礼、作忌辰缅怀,还不如说是他们在耕耘大地时听见子规初啼想起了曾经无私传授农艺的一代领袖,而百感凄恻。渐渐地,杜宇,既是帝之名,也成了鸟之名。

      文学家说:“望帝春心托杜鹃”“鸟生杜宇之魂”。科学家说:“蜀人见鹃而思杜宇,故呼杜鹃。说者遂谓杜宇化鹃,讹矣。”其实都没错,立场不同罢了。

      (《今晚报》3.1 林赶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