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

    警惕大肠癌术后再发“大肠癌”

    《 文摘报 》( 2023年02月15日   04 版)

        结肠俗称大肠,是消化道器官,主要有吸收水分和储存粪便的功能,全长80~90厘米。根据大肠不同的部位,分为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盲肠。直肠与乙状结肠的大肠癌发病率最高(55%)。结直肠在不同部位六个月发生两个以上的癌种称为“多原发性大肠癌”,六个月以后发现手术其他部位肿瘤称为“异时多原发性大肠癌”。以下是两个典型病例。

        56岁的李先生是一名大学教授,五年前因患大肠癌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术后经化疗,情况良好。后来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略升高,他立即做肠镜检查发现横结肠有一段2.5厘米的溃疡性肿瘤,经病理证实为腺癌,即刻手术切除,病理未发现远处和淋巴结转移。这正是异时多原发性大肠癌。

        26岁的小张忙于毕业论文,近一年有便血,以为是痔疮发作,没有特别关注。某日她突然腹痛、腹胀,且进行性加重,后经肠镜检查发现直肠上段肿瘤堵住肠腔,立即行手术治疗,术后情况良好。没想到才半年光景,小张大便时有暗红色血块,复查肠镜发现升结肠和横结肠处分别有1.5厘米息肉和3.0厘米小菜花样肿块,再次进行手术,证实升结肠的为良性管状腺瘤,而横结肠的为腺癌。从病理检查结果来看,小张大肠内两次肿瘤是同一类型。小张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史。

        由此可见,大肠癌患者即使进行了手术,仍应警惕术后再发“大肠癌”。

        建议大肠癌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一至两年做结肠镜检查,有家族性大肠癌和肠息肉患者的子女是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大肠癌患者术后还需定期复查肝脏B超,大肠癌出现肝转移的发生率在30%左右,多数患者大肠癌伴肝转移是同时被发现的,少数在术后数月复查时被发现,也有一部分患者大肠癌术后廿年才出现肝转移。

        有些患者在大肠癌术前未做全结肠镜检查,以至于医生手术切除肿瘤时,没有注意到大肠其他部位的肿瘤和息肉(多原发病灶)。故而,手术前做全结肠检查,是排除多原发性大肠癌和肠息肉最好的办法。若因急诊,术前未能做全结肠检查,术后应尽早进行肠镜复查,排除多原发病灶。

        为了防止大肠癌术后有再发或多发大肠癌的可能,建议患者及时做肠镜检查,因为钡剂灌肠和CT检查对于较小的病灶很难做出判断,而目前的电子肠镜可以放大六倍观察,同时可以取病理活检。对于早期大肠癌和肠息肉,可采用肠镜下ESD和EMR治疗,大大减少开腹手术的痛苦。

        (《新民晚报》2.6 吴庆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