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1月21日 星期六

    人类是如何失去体毛的

    《 文摘报 》( 2023年01月21日   06 版)

        从猴子粗糙的体毛到猫柔软的皮毛,动物王国的毛发形形色色。无毛的动物也是如此。人类仅有头上特有的“一撮”毛发,体毛则不太显眼,属于“无毛”一族。其他一些哺乳动物也是这一行列的成员,比如毛发稀疏的大象、长着八字胡的海象等。

        由于没有浓密的毛发,大象在炎热的气候中更容易降温,而海象在水中游动也毫不费力。尽管原因各异,但遗传学家分析发现,这些无毛哺乳动物在许多相同的基因中都积累了突变,包括编码角蛋白的基因,以及构建毛干和促进头发生长的其他基因。

        研究还表明,基因组的调控区域似乎同样重要。这些区域并不编码毛发的结构,而是间接影响编码过程。它们决定了某些基因在何时何地启动,以及它们的数量。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了一组可能与毛发生长有关的新基因,不过这些基因在生发中的作用尚未确定。

        为解开哺乳动物“脱发”之谜,美国科学家开始在无毛动物中寻找比有毛动物进化速度更快的基因。他们调查了数十种哺乳动物的19149个基因和343598个调控区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识别出了已知的头发基因。人类似乎拥有全身长毛发的基因,但进化使它们丧失了功能。研究结果指出,一组基因和基因组的调控区域似乎对毛发的形成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回答了塑造这一人类决定性特征机制的基本问题,这可能为治疗谢顶和化疗后脱发提供了新方法。

        (《中国科学报》1.10 李木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