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1月21日 星期六

    我和《我的祖国》紧紧相连

    《 文摘报 》( 2023年01月21日   05 版)

        刘诗昆

        香港铜锣湾贝乐思钢琴学院,83岁的钢琴家刘诗昆坐在一架黑色钢琴前,弹奏起钢琴独奏曲《我的祖国》。从20岁第一次登台演奏,他的艺术人生就与《我的祖国》紧紧相连,“这一弹就弹了60多年,这首曲子有优美动听的旋律,更有顶天立地的情怀”。

        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文艺晚会在刚刚落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岁的刘诗昆彼时在几个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得大奖,声名鹊起。他应邀参加演出,特意根据当时风靡全国的歌曲《我的祖国》改编创作了钢琴独奏曲,并首次登台演奏。

        “电影《上甘岭》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非常感动。而女护士在坑道里为战士们演唱《我的祖国》的场景,正是影片最感人的片段之一。它歌唱了祖国的山河美丽,唱出了人们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也歌唱了为祖国舍生取义去战斗的英雄精神。无论歌词还是旋律,我都特别喜欢。”刘诗昆说。

        在改编创作钢琴独奏曲《我的祖国》时,刘诗昆根据钢琴的特点,有意突出这首抒情歌曲的力量感。“这恰是器乐特别是钢琴的长处,可以营造出壮怀激烈的氛围和情绪。”刘诗昆说,“我们中华民族就是有这么巨大的力量,有勇敢向前、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一种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

        鲜为人知的是,这首钢琴曲他演奏了数十年,却从来没有写过曲谱。所以,每次弹奏都不尽相同,总有即兴发挥的部分。“没有谱子,都刻在脑子里了。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歌,不管内地人还是香港人,‘我的祖国’是共同的称呼。”他说,想让更多的香港听众特别是青少年听众了解并喜爱它。

        刘诗昆深感素质教育中美育一直相对薄弱,“做好美育,对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非常有意义,而音乐教育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从年龄和经验来讲,我从事音乐教育可能比我完全从事演奏更能发挥所长”。在艺术上,他喜欢探索,不停尝试拓展甚至跨越边界。“在我心里,从没有‘弹钢琴的,就只能做传统西洋音乐的事’的认知禁区。”他说。

        刘诗昆一直很喜欢民乐。早在1959年,他就创作了一首钢琴与民乐小乐队合奏的作品《青年钢琴协奏曲》。这是他最早的“跨界”之作。

        “钢琴的可塑性非常大,跟什么艺术门类都能合作。”刘诗昆说。琴如其人,对于其他艺术门类,他从不抱偏见也不设限,多次与二胡、古筝等民乐手合作,也曾跟香港流行歌手合作演出,为观众带来惊喜。

        近年来,他与身为琵琶演奏员的夫人孙颖常常合作登台,用“钢琴+琵琶”的组合方式演绎《茉莉花》《送你一支玫瑰花》等经典民歌。东西方音乐的交融之美让人耳目一新。

        “香港正在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一些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不了解民乐,用他们熟悉和喜爱的钢琴引入门,可激发对民乐和民歌的兴趣。他们说,‘哇,原来传统民乐和民歌这么美!’”刘诗昆说,“中华文化有大美,只有了解才会热爱。”

        艺海无涯。一路行来,刘诗昆既是勇敢的探路者,也乐做辛勤的导赏员。目前,他正带领团队在做一个智能线上音乐产品,点开就可以听到正规的钢琴技巧点拨,接受音乐熏陶。“让更多学琴者受惠,这个事有意义。”刘诗昆说,“用艺术沟通,让世界和谐,我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新华每日电讯》1.11 陆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