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将孩子悉心照顾的宠物螃蟹煮了,递给孩子一只螃蟹腿,嘴里说着“吃不吃,不吃我吃了”,孩子一边撕心裂肺地哭一边接过螃蟹腿,放进嘴里说“香”……类似“萌娃搞笑视频”在社交平台有着颇高的点击量。而为了获取流量,一些家长拍下孩子情绪崩溃哇哇大哭的瞬间,甚至故意用言语惹怒孩子。
当晒娃的虐心瞬间成为一种风靡网络的短视频创作类型,当孩子“被虐”成为一种换取流量的笑料,这背后可能与一些家长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尊重,不重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关,但本质上还是流量驱动所衍生出的不择手段。
专家指出,把孩子当作杠杆换取流量变现的做法,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同时,这类视频的传播泛滥,很容易给社会带来误导。因此,每个家长在这个问题上都应该更加审慎,互联网平台也应该结合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要求,对相关内容建立更严格的分级审核机制,彻底打消一些人将“虐娃”作为流量密码的想法。
在平台引导和法律规制的另一面,置于当前的互联网发展语境下,要不要晒孩子,如何晒孩子,应该成为所有家长严肃思考的事。要知道,不只是晒“虐娃”短视频对儿童的隐私、心理健康可能造成威胁,任何一种将儿童当作流量工具的做法,都是有风险的。“命运馈赠的每一件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而孩子的身心健康应该是无价的。
(《法治日报》2023.1.3 张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