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和产业形态的影响与重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迅猛和深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突发性公共事件相互交织,使未来社会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这使得培养具有更强工程社会观念,能够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并能以创新性工程实践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综合相关论述和在教育实践中的体会,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三个层次对何为工程社会观加以理解和界定。
第一层次,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所指出的,是能认识到“工程实践的过程也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重建的过程”,并能以相对宏阔的视角认知,把握科学技术、工程实践与人类社会交互作用的方式与规律;第二层次是能认识、认同人类在工程实践中所创造、发展的工程文化,特别是工业社会形成以来的工业文化及其价值内涵;第三层次是能认识到未来社会对工程从业人员在职业规范和通用性社会能力(如团队合作、表达交流、终身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并能自觉地在学习、实践中加以培养和提升。
工程社会观决定着工程活动的价值取向。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工程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深刻变化,并正加速向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渗透。只有兼具历史眼光与未来意识,站在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审视工程科技和工程活动的意义与作用,才能明了新一代工程师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增进人类福祉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并能以创新创造的精神付诸未来的工程实践。
(《中国科学报》2023.1.3 王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