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1月04日 星期三

    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环境效应

    《 文摘报 》( 2023年01月04日   07 版)

        发展和减排并不矛盾。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度提高有利于降低单位GDP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人口集聚会使城市排污产生规模效应,排污治污效率更高,进而减少人均排污量和单位GDP排污量。且人口规模更大的城市会发生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结构转型,而服务业比较环境友好,这样就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单位GDP排放降低。

        要实现发展和减排的双赢,还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从环境经济学角度分析,企业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生产要素向高生产效率地区集聚,既可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又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由于自然条件、制度和政策导向等不同,不同区域存在生产效率的差别,而且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地区,也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更低的单位GDP能耗),因此,中国的要素和产品市场存在区域分割,不利于地区间实现人均GDP上的“平衡发展”,也加剧了经济发展和减排的矛盾。

        双碳目标要从全国角度来衡量,畅通国内大循环,经济活动和人口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单位GDP能耗更低的地区集聚,可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单位能耗下降的多赢,使中国经济“在集聚中减碳”。

        如果能够克服地区间生产要素配置的障碍,则可以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情况下兼顾经济集聚和减碳目标的实现。研究证实,要素和产品市场在区域间分割会导致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和经济发展不充分。反之,如果畅通国内大循环,将促使要素向高生产率和高能源效率地区集聚,能够大幅度地促进经济增长并改善总体的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是一个兼顾全局和多维发展目标的大国,经济发展和减碳都是重要的,需要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统一大市场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京报网 2022.12.12 陆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