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端人才日趋年轻化,时常有“90后博导”之类的新闻引发热议。
《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今“老者为师”更多是被“长者为师”所替代。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更像是先跑者引导后跑者,他们不必是一代与一代的分割关系。
如今,诸多知识技艺不再是高度封闭的单向传递,导生更需要合作共赢,实现期望。在这方面,加拿大研究生的“期望式”指导有其可借鉴之处。“期望式”是导师与研究生间建立可行期望、共同奋斗、主动进取的指导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照搬“期望式”模式并不符合我国国情,也不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应有的样子,但该模式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探索现代理念的中国式研究生指导之路。
在我国,延续千年的中华文明是现代指导方式的重要基因,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指导也不能脱离中华本土的文化、精神、情怀等,而要继承“师徒”传统中美好的品质。年轻导师应当继承“老师傅”的优良传统,并以此为基础,吸纳“期望式”中合作、主动等指导特色。
比如在目标的设定上,导师与研究生的第一属性是“人”,“师生”属性是后天产生的。现代指导方式要以人的福祉为先,除了素质与能力的业务指导,也不能忘记人的多样需求与活力。这种“人的福祉”观应是双向的,在导生交往中,要看到彼此的情感、幸福、尊重等“人”的期望,而不是简单的训诫、完成任务等“师生”教条的期望。
同时,要以不断“发展”为引擎。“发展”意味着向美好状态前进,这是导师与研究生指导关系的内在动力。即使“90后博导”没有老师傅的经验视野,但只要在某个领域能与学生产生合理发展的可能,就可以形成指导关系,甚至合作共赢。
(《中国科学报》2022.12.27 时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