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如此劝学,可乎?

    《 文摘报 》( 2022年12月24日   03 版)

        ■何若 

        翻开中华文明宝库,这样那样的“劝学篇”着实不少。宋有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明有钱鹤滩“我生待明日,明日成蹉跎”,惜取光阴,勤学起早,朴素名言勉励着代代少年。再看而今,社会上“鸡娃”成风,劝学花样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若是细品,总是有点不对味儿。

        且来看看这段“劝勉”:妈妈为什么逼我学习?是为了你将来点餐的时候,可以不看价格;是为了你在累的时候,随时可以打车回家;是为了你在外出旅游的时候,可以住自己喜欢的酒店……以上内容摘自所谓“清华妈妈语录”,在各大电商平台很是走俏,选取此内容的墙贴、挂画、相框摆件也各式各样。还真有一些家长如获至宝,迫不及待“买买买”,摆在自家孩子的案头床头,以期助其“见贤思齐”。

        激励孩子求学上进,为人父母用心良苦。不过读着此类问句,倒让人生出一堆问号。首先就是所谓“妈妈”,是自己上过清华,还是培养了学霸孩子,语焉实在不详;是某个人自写自编,还是集采众人之语,也都没有明示。如此种种,究竟有多少真实可考?还是某位书商、博主披着“马甲”张口就来?

        长久以来,互联网上一直活跃着各式“名校父母”,身份真真假假,套路大同小异,就是利用大众的名校情结赚点银子。在流量竞逐中,最终杀出重围的,都是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东拼西凑出噱头”的。种种劝学篇、育儿经,说到底都是生意。退一万步讲,即便名校家长是真,当坠入营销话术,又有几分真心分享?

        事实上,关于子女教育,并非“谁成功谁就有理”。每个孩子的个性禀赋不同,成长成才从来都没有通用模板。老夫子孔丘对其门下七十二弟子倡导“因材施教”,如今我们却还照抄照搬营销话术下的个体心得,效果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讲,用“鸡血墙贴”劝学,看似积极,实则懒惰。其次,那些热销语录将“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认同,功利化了、狭隘化了,将教育的目的等同于赚大钱、住豪宅、吃香喝辣,是对孩子价值观的严重误导。

        不可否认,求学的正向意义之一,是其能转化为个体的技能本领,进而带来更加舒适、富足的生活。但学习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物化的“钱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千百年来,无数学人废寝忘食、皓首穷经,除了“为稻粱谋”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追寻人生的社会价值。当越来越多人只奔着“黄金屋”“赚快钱”而去,在社会的喧嚣与焦躁中浮沉,收获最多的恐怕只能是失望。

        假语录熬的是毒鸡汤。于家长而言,“集体性焦虑”之下,趋从功利或有“为势所迫”的一面,但不管怎么说,变相地掐着自家孩子的脖子,把毒鸡汤往里灌,都不明智。

        (选自《北京日报》11.29)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