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儿童自然课岂能马虎

    《 文摘报 》( 2022年12月10日   02 版)

        当下,新的教育理念鼓励孩子们走进森林山地与自然对话,使得自然教育成了一门新兴的课程。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自然教育行业人员素质和课程质量鱼龙混杂,许多课程“有自然无教育”。

        公园玩一圈敷衍了事

        “这就结束了?跟从前的秋游没什么区别!”陪孩子上完一堂自然教育课,妈妈王飞雪有点儿蒙。由于儿子课余时间总抱着手机玩,王飞雪就给他报了自然教育课。“这个课程学费188元,如果能学到东西也值了。”她说,没想到,老师就是带着孩子们在某个景区玩了小半天,认了几种常见的花草树,“这钱花得实在不太值”。

        “有自然无教育”是个普遍现象。近年来,很多机构纷纷转型做起了自然教育。老师们经过简单培训,认识一些昆虫花树,就开始给孩子上课了。但是,因为很多“老师”根本不懂,也没有建立规范科学的课程体系,自然教育的体验并不好。

        知识讲解漏洞频出

        梁冰和9岁的女儿曾一起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自然研学课。“听着听着,我就觉得不对劲儿。”梁冰说,老师指着一只蚂蚱说是螽斯(蝈蝈)。“只要稍有昆虫知识,都不会把蝈蝈和蚂蚱混为一谈。讲错了还真不如不讲。”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宣传中心的邵丹深有同感。有一次,她在公园遇到一个研学团,顺耳一听就抓住带队老师两个常识性错误,于是她赶紧上前更正。“大自然千变万化,所以自然课不会像语文、数学一样,可以做到高度标准化。好的老师,应该让孩子听懂自然的语言。”邵丹说,比如一只花椒凤蝶飞过来,老师不仅能认得,还能解释这只蝴蝶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附近是不是有寄主等知识。

        捉虫拔草破坏自然

        一些露营、夜观等活动,打着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旗号,却做着破坏环境的事。就拿夜观活动来说,一些机构会使用手电筒,甚至诱捕昆虫制作标本。而正规的自然教育机构则会引导孩子们减少用光,不得不打光时,会用红布遮挡手电筒,把对夜行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京郊的野山、残长城,同样成为自然教育乱象的重灾区。今年10月,一家培训机构的4名老师带着23个孩子,被困怀北镇椴树岭村,最后是消防员把他们营救下来。

        自然教育对儿童成长意义深远。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和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不仅是认识各种动植物,更重要的是学会反思生命、观照自身,建立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上好一堂自然课,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北京晚报》11.2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