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老人需要家门口的心理服务

    《 文摘报 》( 2022年11月09日   02 版)

        家门口的心理服务,正成为老人应对负面情绪时可以寻求的专业资源。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塔院胡同12号院,不时能见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进出。这个于2020年开放的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近三年来提供了近五万人次的心理服务,服务对象多为老年人。

        这个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着彩色的桌椅和乐器、卡片、书籍等活动工具,营造出活泼温馨的氛围。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许多老人持有“心理咨询就是治疗精神病”的误解,为避免老人产生抵触,他们一般以街道工作人员、调解员等身份出现。

        上半年疫情封控期间,街道社工接到一位老人求助。其老伴刚刚去世,平日空巢独居,出门与邻居社交是老人排解孤独的方式。疫情封控后,老人一度出现死亡焦虑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心理咨询师马骋得知后与老人取得联系,并给出介入方案:隔天提供一次连线服务,社工每天上门提供探访,并与其女儿取得联系,建议每天给妈妈打个电话。

        “老龄来访者的特征是,情绪问题背后往往有具体的原因,譬如和子女的矛盾冲突、财产分配问题等,除了情绪波动,有时他们还会呈现躯体化症状。”马骋说,与医院提供诊断治疗服务、心理咨询不同,社区心理服务是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两者的融合,这意味着既要缓解老人的情绪问题,也要协助提供心理咨询之外的服务——获得具体事务的解决方法,是老年人的诉求之一。

        因此,咨询师在首次接待老人时,会先将老人的情况进行拆解和评估。对于情绪问题,咨询师可提供帮助,涉及人际关系、法律等具体问题,则需要对接社区,了解案例具体情况,帮助老人寻求资源进行解决或改善。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有时还会从一个案例上发现其他需要帮助的家庭成员,并相应延伸服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们应更加关注这个特殊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处理问题要有耐心,不能太着急。”马骋说,接下来,他们还打算为轻度认知障碍群体提供相关心理指导,进一步细化老年人需要的心理服务。

        (《新京报》10.29 戴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