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咱的娃要不要学英语

    《 文摘报 》( 2022年10月29日   02 版)

        这几年,舆论场上质疑英语学习过度的声音越来越多,最近还有人提出,建议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在考试中占分比重,代之以传统文化教学,从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对此,教育部作出明确答复:第一,目前英语教学课时已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纳入中小学课程;第三,高考英语分数不变。

        实际上,大家关切的无外乎两个问题:一是咱的娃要不要学英语;二是英语学习是否妨碍了文化自信。

        英语要不要学?当然要。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是众多专业领域的敲门砖,不懂英语,就没法学先进技术、读顶尖期刊。

        但要学,并不代表就要按现有路径学。老实讲,眼下的英语教学确有不足之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到本科毕业,英语学习长达16年。有教育专家就指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根本问题,是学英语的时间太多,真正用到英语的时候不多;英语分数考得挺高,但不少是“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

        花十几年学英语却用不上,只能说明目前以应试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方法有问题,并不代表英语本身不该学,更不等于英语学多了,文化自信就弱了。这个逻辑关系不成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英语教学在各教育阶段中占比逐步增大,很多人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走向世界。随着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举个例子,教育部近日公布数据:过去10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八成在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有网友称:一出国就更爱国了。

        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盲目排外,而是建立在与其他文明文化的比较中。历史上,中华文化正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兼收并蓄、历久弥新。国家越开放,文化自信越笃实,“夜郎自大”式的自信,反倒是脆弱的。

        舆论场不时出现“英语无用论”,其实是给作为工具的语言赋予了过多的价值内涵,背后有文化焦虑,总觉得咱娃娃们都讲外国话了,老祖宗东西没人爱了。说到底,这还是一种文化不自信。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生在这样一个开放大国,我们没必要切断英语这条通路。

        那如何学?有专家建议,学校不妨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不同的英语学习要求。学生也可根据个人发展方向,选择多学或少学英语。比如你要做科研,那得熟练掌握阅读英语文献的能力,如果工作与英语无关,不妨学点基本会话。学校教学中,也别单纯教语法拼写,还可以结合讲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知识,借助多元文化背景,创新文化自信表达。

        (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9.29 田获三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