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9月28日 星期三

    中国文化中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 文摘报 》( 2022年09月28日   07 版)

        中国文化从上古就逐渐形成了天地人三才观念,后来经儒家继承并不断发挥,形成了天地人一体观,即生命共同体意识。这样一种生命共同体意识,就使得儒家特别重视生命关怀。这种生命关怀是以仁爱的途径,以同心圆的方式扩展的。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上的等差之爱,在践行上分成五个层次:

        第一,要具备仁爱之心,能够爱别人。儒家认为这是根植于人天生的性善而内在形成的品质,是人道德行为的发端。孟子是彻底的性善论者,他不仅指出仁爱是人天生的本性,而且强调恶是人性的丧失。把是否有良善之心,看成是人与禽兽最本质的区别。

        第二,自爱。自爱包含了对自己身体的爱惜,强调仁爱要从自爱开始,以自爱为起点(但不是以自爱为中心)不断扩展。代表性的观点如《荀子·子道》篇借颜渊之口提出了“仁者自爱”的观点。汉代的扬雄在《法言·君子》中说:“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这几句话强调了人要自尊自爱。自尊自爱是关爱他人的必要前提。

        第三,爱亲人,即血缘亲情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主张处理一切人伦关系,都要从孝悌做起。善于事奉父母为孝,尊敬兄长为悌。孝悌是实现“仁”的根本。《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表明“爱人”要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开始。

        第四,“泛爱众”,即爱一切人。孔子又将亲情之爱推广开来,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泛爱众,而亲仁。”孟子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弟子规》把这一宝贵思想发挥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第五,爱万物。《论语·述而》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说:孔子钓鱼用鱼竿而不用网捕,射鸟不射巢中的鸟。这就充分体现了孔子爱物及取物有节的思想。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道德观,主张推人及物,在爱人的基础上,将爱心进一步向外推展,将仁爱精神和情感贯注于无限广大的自然万物,用爱心将人与自然联结为一体。

        (京报网 9.19 韩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