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8月31日 星期三

    农业文化遗产为什么重要

    《 文摘报 》( 2022年08月31日   07 版)

        目前,全世界共有6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以18个项目位居世界首位。

        农业文化遗产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是“活着的”。它虽然诞生在过去,但至今仍在使用,并且仍是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和主要经济来源。每一个农业文化遗产地,都是一座生物、文化和技术基因库。所有这些元素综合起来,形成了农业文化遗产。

        我国领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哺育了风格多样的地域文化,呈现出“美美与共”的特点,延续至今,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当代表达。

        农业文化遗产为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记载了农业发展的历史,而且启示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具体到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我国的传统农业技术中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首先,农业文化遗产是古人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作为一个综合载体,精耕细作与间作、轮作、套种技术体系,用地养地结合、农林牧复合……这些农业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承载的是美丽的乡愁。其次,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生产与生态功能,农民是创造者,也是传承和受益的主体。稻田养鱼养鸭和多样化种植防控病虫草害,是天然的环保;梯田、圩田、垛田、涂田、沙田、架田等方式,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桑基鱼塘、桑基圩田等循环农业体系,可使农业经济生态高效。再次,传统农业和中华农耕文明最为可贵之处还在于顺天应时、取用有度、御欲尚俭、生态循环、多样平衡的实践智慧,以及内涵“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与“和而不同”的生态哲学。

        比如,河北省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开垦在水土贫瘠的太行山区。当地活态传承和利用的农家品种比如五谷杂粮、瓜果菜蔬、干鲜果品,以及可食菌类、可食野菜、野生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堪称一座宝藏。当地百姓利用“农民种子银行”的方式,收集、保存着传统品种资源。2021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又如,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有1000年的历史,衍生出丰富多元的民间文化。当地有鼓楼、风雨桥、苗寨侗寨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侗族大歌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节、牯藏节、冻鱼节、卯节、端节等民族节日,还有吹笙踩堂、抬官人、打秋千、鼓楼抢鸡等民俗,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此外,云南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均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更是展现了中国悠久而丰富的茶文化。

        (《学习时报》8.17 王克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