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8月03日 星期三

    网海观潮

    《 文摘报 》( 2022年08月03日   02 版)

        高温劳动保护该有“升级版”了

        三伏天气,各地持续开启的高温模式也“烤”验着高温劳动保护机制的效能。

        高温津贴属于法定津贴,然而,一些地方执行的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多年未变,甚至一二十年未变,与不断上涨的物价相比,“原地踏步”的高温津贴标准,已难以满足高温环境劳动工资性补偿的需要。目前,已有少数地方上调了高温津贴标准,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其他地方也该正视物价变化情况,正视劳动者的诉求,合理提升高温津贴标准。

        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间集中在6月至9月,但实际上,各地的气候条件有很大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准施策。在5月、10月,一些地方也会出现日最高气温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这样的天气已具备了发放高温津贴的气温条件。

        (北青网7.19)

        “夜文化”值得期待

        据报道,“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试营业一个多月以来,观众已超过两万,进入暑期后人数更是持续攀升。6月1日以来,成都图书馆实行超长延时服务,该馆每天下午5点后进馆的人数一路递增,从最开始的600余人增加到超过1500人。

        在当下的城市生活中,“夜经济”早就如火如荼,人们在夜间的物质消费需求很容易获得实现。与“夜经济”相比,“夜文化”的培育明显滞后,人们除了偶尔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夜间的文化生活选项依然相对匮乏。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公立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都实行普通的作息制度,文化服务的供需双方很容易出现时间上的错位——在文化场馆开门运营的时段,人们都在上班,没有时间光顾;等到人们有时间,又想来看书、看画、看展览了,文化场馆早已“铁将军把门”。

        文化场馆延时服务甚至提供24小时服务,当对构建城市“夜文化”大有禆益。

        (光明网 7.21 封寿炎)

        互联网“黑话”亟待遏制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正在被一些奇奇怪怪的互联网“黑话”所包围,人们常常能从孩子、同事、朋友的聊天中,听到“栓Q”(无语、讨厌)“芭比Q”(完了完了)“蚌埠住了”(绷不住了)等新生的“黑话”。

        互联网“黑话”的盛行会影响人与人间的沟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理解偏差,甚至会显得对他人不够尊重。一些网络“黑话”其实就是一种脏话,有的还成为恶意攻击他人的工具。

        互联网“黑话”从线上传播到线下,从特定人群传播至学生群体,这种现象亟待遏制。一方面,家长、教师需关注学生中间“黑话”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时教育孩子文明用语。另一方面,各网络平台应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识别模型,加强宣传引导,对“黑话”加强拦截,对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发布、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和抵制。

        (《北京青年报》7.26)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