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放松限购、限贷等常规购房支持政策后,近期多地稳定房地产市场又出现新花样,多地“房票”再现江湖,有房企推出“小麦换房”“大蒜换房”,更有地方将买房纳入年度考核,“恶意不买房”要被约谈。
这些“花式促销”反映了地方去库存的迫切心理。有的政策是多方共赢的惠民之举,例如多地提出的“房票”就赢得一片赞誉。有些地区在棚户区改造或拆迁改造中,不再以实物安置或货币补偿二选一,而是以一种未来可以用于购房的结算凭证,在一定期限内使用可抵扣购房价款,即所谓“房票”,此举能够满足被征收人对安置房屋的多样化需求。
但情急之下,政策难免走样。例如,某地推出小麦抵首付、大蒜抵首付促销政策,告诉农民朋友收了麦子不用归仓,拿到市场就换到房子,最高可抵十几万元。这种高价收购农产品抵首付的促销手段,相当于给购房者优惠,似乎有利于项目去库存,同时也帮助农民快速销售农产品回笼资金,增加购房能力。但由此不免引来质疑,一套房子几十万元,要多少收成才能换一套房子?又有多少麦农会拿收成去买房子?
各地因城施策的做法值得肯定,但要防止矫枉过正,打通明显不适应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的过时政策,释放有购买力支撑的真实需求,才是政策的核心要义。
(《证券时报》6.23 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