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人拨打120急救电话说不清自己的位置时,还有希望获救吗?6月13日,南京市急救中心接到一通求救来电,电话那头只有微弱的喘息声,无法获取有效信息。危急关头,接线调度员立即查找来电定位,为病人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前不久的一起120延误救治事件中,一名大学生在陷入昏迷之前拨通了120,但因地址提供不清,120表示无法派车。约两个小时后,大学生才被送医,最后不幸去世。比较之下,此次急救过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首先是接线调度员的专业判断。120常常接到各种虚假紧急情况,有些并非故意,属于市民可以自行就医的小伤情,或不知向何处求助的误拨,但也有少部分是故意骚扰。2020年的一篇报道里,7月22日,南京市急救中心接听了呼救电话2120个,出车521台次,但“空跑”124次,仅醉酒人员乱拨打电话就达32次。尽管每一通电话都应该抱着“真求救”的心态去接听,但为了防止有限的急救资源被占用,接线调度员还是需要更专业的判断能力。
其次是南京市急救中心拥有“120”来电定位系统、与110紧急联动机制。据介绍,这套系统是2019年建立的,目前实现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手机用户的呼救定位功能。此次事件中,为了获取更准确的病人地址,调度员也拨打了110寻求帮助。
第三是接线调度员的调度流程。即使不知道求救者的准确地址,但有大致方位,也先派出救护车前往,再想办法找人。说明这在院前急救流程中,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要尽一切力量与时间赛跑。不过,能否让定位系统更精准,也对未来的系统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中国家庭的结构正日渐缩小,2020年,全国“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占比超过25%。独居者最害怕的,莫过于突发状况时孤单无助,尤其是独居高龄老人。笔者母亲居住的区域,民政部门就给75岁以上独居老人安装了紧急呼叫电话,这种电话可以发出求救警报,相应的平台会发现问题,也可以一键拨打给紧急联系人。每过一段时间,负责紧急呼叫电话的部门还会打电话来询问系统是否完好。
不管是什么样的救命系统,技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整套系统最终实现顺利运转,还得依靠系统背后的人力:设计者的周密和智慧,执行者的专业和果断,监督者的负责,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操守。
(红星新闻 6.17 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