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原生家庭”一词流行之后,我们人生中的各种挫折,似乎都找到了合理的答案。不过,原生家庭真的是一切不顺遂的“锅”吗?我们该如何看待亲密关系中的消极情绪?本文系《教育家》杂志对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喻丰的专访,以下是部分摘录。
《教育家》:积极情绪是不是越多越好?如何看待家庭亲密关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
喻丰:并非如此。有一个“二八比例”,即人最好的状态是一天中带有8分积极情绪与2分消极情绪。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很难不产生消极情绪。有研究发现,总是处于积极情绪下的人,很容易因轻信他人而上当受骗,因为情绪稍有波动,他们就会感到异常的紧张。因此,人还是需要适当的消极情绪来给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出预警。同样,家庭亲密关系中的消极情绪也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晰地审视自己所经历的这段关系。假设这段消极情绪发生在亲子之间,那么家长就会审视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以及孩子的需求等。如果是发生在情侣之间,那么有助于他们更加认真地审视两人的价值观、婚姻观。所以,当亲密关系中出现消极情绪,选择主动沟通,也许就能使这段关系变得更好。
《教育家》:一些孩子会因父母离异而遭受情感创伤,甚至怀疑是自己造成了父母婚姻的破碎。帮助孩子从心理困境中走出,家长应该怎么做?
喻丰: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是存在的,一些生活在父母长期争执或冷战的家庭的孩子也同样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比父母离异的孩子还要严重。双方若已经离异,想减少带给孩子的消极影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去判断应该怎么做。如果离异时孩子年龄尚小,父母分开会对孩子形成依恋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应给孩子找到能够形成依恋关系的人;如果离异时孩子年龄较大,家长可以积极地与孩子沟通,解答孩子的困惑,让他们知道你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也能让孩子从侧面了解到社会的运作。从理论上来讲,孩子的理解力是很强的,家长只要放下身段,耐心、真诚、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就能帮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
《教育家》:前不久,国家出台三胎政策,家长该如何处理多孩家庭的亲子关系?
喻丰:首先,家长不能厚此薄彼,要有公正的态度,也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过,家长就算做到相对公正,孩子可能还是不开心。家长需要让孩子意识到人生是需要妥协的,不可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有帮助,可以避免孩子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其次,家长可以适当拉大孩子之间的年龄差。比如,当一胎在读大学时,若二胎还在读初中,自然就避免了很多矛盾,也不会出现争夺教育资源的问题,能有效减少孩子之间的竞争关系。当然,一些良性的竞争也是比较重要的,这有助于孩子了解真实的世界。
(《教育家》2022年5月第3期 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