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18日 星期六

    也说"素质"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18日   03 版)

      ■李景阳

      素质本是内在的东西,是文化涵养的积累,却也有明显的外露,陌生人初见,即可留下素质如何的印象。

      对某人素质的判断,可能有好多方面,我只按照个人理解谈几项判断标准。

      第一个标准,眼界之宽狭。素质高者,其眼界会越出一己的小圈子。若一个人只知家中锅盆碗灶、柴米油盐,对国事天下事一问三不知,那就很难说有素质。古语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以为这是说读书的心无旁骛,但还有一句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见读书人并非没有胸怀。今天,信息如此发达,若只满足于闭目塞听的生活,那就该把孟子的那句话送给他——“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第二个标准,情趣之高下。业余生活并不一定都搞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也可,但比较而言,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还是较有文化含量的精神享受方式值得推崇。娱乐方式若只限于搓麻打牌玩游戏,总还是显得欠点档次,若读书、听音乐、习书法或操一件乐器,那就显得高雅些。编织、剪纸、玩泥塑,那也是包含智慧的心灵创造。

      第三个标准,举止之雅俗。这是经常让别人看到的外露的素质。因为这个侧面频见于人与人的交往中。不知是否偏执,我以为粗声大气说话最暴露人的低素质。若在餐馆里,高声呼喝再加上吞云吐雾,那就很难不让人留下低素质的印象。各种该讲礼貌的待人接物,也可让人在几分钟内断定某人有无素质。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五方杂处之大社会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素质表现,不足为怪。要紧的是,通过发展精神文明,把人们的素质普遍提升上去。

      (《北京日报》5.31)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