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18日 星期六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18日   07 版)

      ■刘跃进

      1977年12月10日,我在北京远郊密云山区参加高考。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就是北京地区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那天,试卷展开,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感觉那题目好像专为我准备的,一年来的往事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我代表全体下乡知青在动员会上的宣誓,下乡头一天的不眠之夜,第一天干活的情形,“龙口夺粮”的日日夜夜,还有复习高考的点点滴滴,瞬间都涌向笔端……    

      第一天上午考政治,下午文科生考史地;第二天上午考数学,下午考语文。中午没有地方休息,大家就蹲在墙根下,啃着凉馒头,享受着寒冬的阳光。平时,都要出工下地,回来就啃窝头,哪能享受这样的闲暇!

      走出考场,已是夕阳西下,天还是那样寒冷,但我们的心热乎乎的,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回去的路上,见山说山,见水说水,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十几里的山路,似乎凝聚着过去一年的风景,不知不觉地就走完了。    

      考试结束,转眼就到了1978年。那年春节,我是在忐忑不安而又异常忙碌的状态下度过的。一过元旦,很多知青早早回到北京准备过年。而我不知考试结果,是否还要在农村奋斗,我猜想快有消息了。于是我决定春节和老乡一起度过。那年春节好像是2月7日。我名义上是看守房子,实际上是等通知。    

      大年三十那天一大早,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刘栋突然找到我,提出想到北京城里做知青家访,责我陪同。于是我在年三十回到城里。    

      除夕之夜,刘栋住在我们家。家里人都感觉不自然。突然来了一个可以决定儿子命运的领导,父母不知该怎么款待才好。我又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考试结果。总之,好像过得很不自然。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就是挨家挨户地走访。各家的招待大体一样,都是三两瓜子、半斤花生,然后就是一点点水果糖。生活好一点的,还备点水果。印象比较深的是到一个张姓同学家,父母格外殷勤。    

      此后十多天,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我心里越发忐忑不安。2月27日,借口去公社递交团总支汇总的入团志愿书的机会,我借“老管”的破自行车赶到公社,看通知是否下来了。公社知青办公室曹淑英老师说,通知已经发出,取信的人还在路上。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血液几乎一下凝固了,什么都想到了,什么都不敢想,总之是胡思乱想,脑子里一片空白。    

      走出房间,徘徊在尘土弥漫的大道上,凛冽的寒风让我感到略微清醒。我踱步走进小邮局,坐在长凳上,做了几下深呼吸,拿出纸笔,信口胡诌了几句诗。刹那间,我感到时间停止了,地球也不转了。回到知青办,信使还是没有回来,但屋子里已挤满了人,多是其他大队的干部,也来等通知书。

      正说着话,取信的老孙走进办公室。人们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老孙不慌不忙地从兜里拿出一大摞信件,一个一个地念着名字。我躲得远远的,不敢靠近。我正发呆,突然一个声音喊道:“刘跃进,南开……”

      我不敢相信,好事就这样降临了。我小心翼翼地接过通知书,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半晌说不出话来。跑出知青办,直奔邮局,给家里挂了长途,报告这个好消息。

      那天上午,初春的阳光,明媚怡人,天空湛蓝湛蓝的,空气中都弥漫着香甜的味道。火车启动的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

      1977年3月24日下乡,1978年3月1日,我终于离开“广阔天地”,告别了“战斗的一年”。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周岁。

      (《从师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