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08日 星期三

    从梅兰芳的京剧外交说起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08日   03 版)

        从1930年梅兰芳72天轰动全美的京剧演出,到2015年纽约林肯中心座无虚席的“张火丁模式”,相较于其他剧种,京剧对外传播历史更久、民间传播受众更广、传播效能更强,这与京剧不断变革创新的“融合话语”不无关系。

        话语模式的融合是京剧走向国际舞台的第一步。对此,梅兰芳的“智囊团”采取了一系列宣传策略。齐如山作为梅兰芳访美团中的总编剧,对表演人物的表情及手势、承载表演语境的舞美服装及道具都精心设计,在戏曲中体现出“美术化”特征,将戏服展示得如同“中国古老的花瓶或是刺绣的帷幔”,让观众在先于话语的视觉语境中感受中国戏曲艺术的古典雅致。首演过后,著名评论家布鲁克斯·艾克金森在《纽约时报》上写道:“我们不得不略带酸涩地承认,尽管我们的戏剧形式是鲜明生动的,但在这充满了想象力与自由气息的京剧表演面前仍显得非常僵化。”

        尽管京剧部分剧目得以凝聚不同文化背景的共同价值观念,但京剧文言念白的京韵京腔使得京剧难以跨越语言障碍,成为京剧对外传播的瓶颈。译写话语,即京剧语言的特色翻译,将传统与国际表达融合。公演前,团队编译了《剧目说明书》《梅兰芳歌曲谱》等大量宣传资料,并在舞台演出时加入编译的现场解说,让美国观众最大限度地欣赏到异域文化京剧的魅力。

        京剧要放大传播效果,除了要有承载多彩内容的好故事,还要有卓有成效的话语表达。在“视听时代”,京剧借助媒介技术突破了传统舞台传播的局限,延伸至主流媒体网络公众号、社交媒体,和微博、微信、抖音、YouTube等国内外社交媒体。京剧蕴藏着世界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底蕴,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脉络中自然形成了自身的叙事逻辑。

        (《光明日报》5.27 刘颖 陈娇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