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08日 星期三

    民办大学要处理好“市场”与“教育”双重逻辑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08日   06 版)

        我国民办高校诞生于市场经济大潮中,是创办者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教育公共问题、通过创新方法提供教育服务的产物。基于此角度,我国民办高校具有不同于西方私立高校和我国近代私立大学的特征,是具有双重使命(社会使命、商业使命)、双重逻辑(教育逻辑、市场逻辑)的“融合型”组织。

        也就是说,在办学中,民办高校既要遵循教育逻辑,恪守教育使命,秉持公益导向;又需遵循市场逻辑,把握市场规律,重视经济效益。因此,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教育逻辑与市场逻辑相辅相成。两者的互动也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方向。从现实来看,一些民办高校正是因为在发展中出现了教育公益性与资本逐利性的激烈冲突,市场逻辑僭越教育逻辑,学校盲目追求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导致办学出现急功近利、管理粗放、质量低下等乱象,最终被市场淘汰。

        高等教育是一项昂贵的事业,充足的经费是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水平私立大学的学费收入一般只占办学经费的20%左右。反观我国,绝大多数民办高校依靠学费滚动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创收和筹资能力不足,这显然不利于高质量发展。

        民办高校发展的核心悖论是公益导向与商业盈利之间的二元冲突,而两要素一旦分开,民办高校就容易演变为类似公办高校的纯粹非营利性组织,或纯粹商业性的营利性公司。事实上,上述两者之间紧密关联,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办学结余和盈利,只有获得盈利,才能聘请高水平教师,实现更大发展,关键是管理者不能将盈利直接分配。

        因此,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要将教育逻辑和市场逻辑融合起来,一方面以公益逻辑为主导,明确正确办学方向,另一方面以市场逻辑为动力,支撑学校长远发展。

        (《中国科学报》5.31 阙明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