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08日 星期三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08日   06 版)

        贞观七年,唐太宗到蒲州参观考察。当时的蒲州刺史赵元楷是隋朝旧臣。在隋大业十二年,隋炀帝游江都(今扬州)的时候,就是由赵元楷负责供应美酒、饮食。现在唐太宗来蒲州巡视,他故伎重演,令老年人穿着黄纱单衣,准备在路旁迎接拜见皇帝,并且大肆修饰官署的房屋,修建、装饰城楼城墙以讨好唐太宗。

        唐太宗知道后,把赵元楷招来斥责说:“朕巡察黄河、洛水之间的地区,经过了几个州,凡是用度所需,都是由官府提供。你给我们饲养羊、鱼,雕饰庭院屋宇,这种行为无疑是已灭亡的隋朝的坏风气,现在不能再实行了,你应该理解朕的心意,改变旧习。”赵元楷听后又惭愧、又害怕,几天吃不下东西就“寿终正寝”了。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有很多银坑,如果开采出来,利润很大,每年可收入银钱几百万贯。”如果是贪财好利之人听到这样的建议,一定会非常高兴,马上下令去开采。但是唐太宗却说:“朕贵为天子,这些东西一点儿也不缺乏。朕只需要有好的建议来推行善事,以有益于百姓。更何况国家增加几百万贯的钱,怎么比得上得到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呢?”这些都是《群书治要》中记载的古圣先贤的教诲。明君不以金银财宝为宝,而是以人才为宝。

        《论语》中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如果在上者没有贪欲之心,即使奖赏人们,人们都不会去偷盗的。唐太宗熟读圣贤书,对这一道理理解得很透彻。

        (北晚在线 5.30 刘余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