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01日 星期三

    创意行业原创精神何以流失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01日   02 版)

        日前,奥迪汽车广告短片《今日小满,人生小满就好》全网刷屏,但不久后便陷入文案“抄袭门”,甚至在网友的审视之下,出现了“套娃抄袭”疑云。

        通过创意视频广告“破圈”,实现品牌口碑营销,是车企的“常规动作”。但这几年创意抄袭事件屡见不鲜,影视领域的海报也是高发地带。这一点与企业的审核流程与力度有关,也跟广告行业的“野蛮生长”有关。

        以往与传统媒体紧密联动、代表广告业界最高品质的4A广告公司,在自媒体的冲击之下,面临着传统广告营销方式被颠覆、行业整体下行的危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

        这也使得4A广告公司选择“层层外包”的方式做业务。但层层外包就意味着层层“抽水”,留给文案的费用必然会在原本就不多的状态下进一步减少,也使得原本是广告创意核心部分的文案变得边缘化,粗制滥造甚至抄袭的情况出现。同时,因为层层外包,沟通和审核的难度都会加大。

        当然,这绝非广告人选择抄袭的借口。在人类的商业体系中,创意不是实物,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天生昂贵——人的思想与创意都是无价的。

        如今人们所享受的现代化生活,本质上就是创意的大集合。没有创意,就不会有研发与产品。从电气化时代到网络时代,人类的每一个发明都由最初的创意而生。尤其是在娱乐休闲领域,人们流连的各种平台,阅读的文章、观看的视频,背后都是创作者的心血和付出。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共享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是前人无法想象的,但这一切并非轻易得来。对原创精神的尊重是一代代人的共识,并依托这个共识,让可共享的内容一步步壮大。当原创精神不受尊重,从业者可以通过抄袭获得高收益时,原创的力量也必然枯竭。

        (《新京报》5.23 叶克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