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杨奶奶突发腹痛,接连几天没有好转,于是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按“肠胃炎”为其开了口服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了发热、乏力等症状,杨奶奶来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
经过查体和相关检查,医生相继排除了胆囊炎、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肠梗阻和肿瘤性疾病,根据检查结果和多年临床经验,胃肠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吴万庆初步诊断杨奶奶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行腹部血管彩超进一步明确病情,结果证实了诊断,杨奶奶的肠系膜上静脉局部血栓、不全闭塞可能性大,下腔静脉及肠系膜上下动脉血流通畅。
诊断明确,医生为杨奶奶行腔内血管治疗。经过术后三天的溶栓,杨奶奶的不适症状迅速缓解,再次造影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已经被溶解。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的缺血性肠疾病,由于肠道血液不能顺利回流,会导致肠道瘀血而发生坏死。由于该病的症状和体征均不典型,在临床中误诊误治率较高。严重的腹部症状与腹部体征不符是其特点,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便血等,早期体征往往腹部无改变,当后期出现腹膜炎表现时,则已出现肠坏死。再加上此病较为少见,很多临床医生对此认识不足,常常导致误诊。
建议如果无明确诱因出现腹痛、腹水以及有血栓疾病的病史或家族史时,应考虑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作者: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王浩、安乾)
(《大河健康报》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