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4月06日 星期三

    王立群:破圈学者再破圈

    《 文摘报 》( 2022年04月06日   05 版)

        王立群

        自2006年登上《百家讲坛》讲解《史记》,王立群就被大众所熟知。在温雅的形象之下,他对历史人物的大胆解读,更让他成功“破圈”。王立群说:“我不是故意要发表大胆解读,我只是细读文本罢了。细读了,就看明白了。”如今,面对新媒体时代,他以积极包容的心态快速学习和适应,在抖音、快手上拥有百万粉丝。对此,王立群感叹:“如今信息碎片化并不可怕,电视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是相辅相成、两全其美的。”

        时隔千年,古今同情

        在不久前收官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上,点评嘉宾王立群以两句诗词做结束语:“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他对中国诗词的熟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王立群解读诗词妙处,在于消融千年之隔,古今同情,“读诗词中的故事,读诗词背后的故事,读诗词记录的生活,读诗词隐藏的生活,读诗词记载的文化,由此触摸古人的心灵,感受古人的心跳……”

        古诗词中有古人与今人一样的焦虑与无奈。在《王立群妙品古诗词》中,他用3个篇章从老中青3个时期来品鉴王维的诗,写王维早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写王维中年挫折,途经襄阳,写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立群评价“汉江,留给王维的是刹那的惊艳,是一生的沉醉”。人遇挫折,方能沉下心来留意世间美好。经历安史之乱后,王维的仕途彻底无望。王立群写晚年王维,“他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好像是神来之笔,把终南山写成了仙境”。

        王立群并非独爱王维,他在新书《宋十家诗传》中提到柳永的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名气如此之大的柳永,却在《宋史》中连个名字都没留下,可见其人生事业之不如意。“柳永在考科举时很不顺利,宋仁宗建议他‘且去填词’。”晚年改名柳永,希望不要因为原来的名字“三变”而影响录取。王立群说:“现在的人也要学会自嘲,学会放下,学会做自己。”

        “醉里挑灯看吴钩”也好,“一生烟雨任平生”也罢,“古今情绪,一脉相承”,王立群说道,“现在的观众之所以能够理解古人情绪,离不开中国人从古至今对诗词的热爱。中国人因为诗词,人生升华成为艺术。而最令人赞叹的是这些艺术相隔千年,仍能让今天的我们或流泪或解脱,可以说诗词保存的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情感。”

        读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

        诗词是诗人的人生轨迹,《史记》是王立群的人生主线。

        1945年,王立群出生在安徽六安,后在江苏南京度过童年,8岁随父母迁居河南。1965年,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无法继续求学,只能去厂办小学教语文。学校里教师少,他胸前挂着手风琴,又兼职了4年音乐老师。文革中,小学图书馆被砸,不少书被丢在院子里,他看到躺在碎玻璃里的《史记》,偷偷捡起来,藏着读。

        读着读着,文史功底不知不觉越来越厚实,到了1978年恢复考研,他轻松过关,进了河南大学文学院,《史记》仍旧是他翻来覆去看的经典。一套《史记》被翻烂了,王立群也由讲师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12月24日,央视《百家讲坛》来河南大学海选主讲人,王立群挑了《史记》中的一段。才过了10多天,《百家讲坛》就通知他上京试讲。那年王立群61岁,这一讲就是10年。

        2007年,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上发表争议论点:司马相如设计骗婚卓文君,是“欺骗世人两千多年的爱情神话”。“一时间,骂声四起。”卓文君故乡邛崃市“文君文化研究会”也紧急找寻资料批驳王立群的观点。

        回顾此事,王立群说:“当时成都记者打来的电话把我家的座机都打爆了。因为成都有两个‘圣’,诗圣杜甫和情圣司马相如。我的解读一出,一下抹掉了一个‘圣’。其实我不是想贬低司马相如,只是细读《史记》《汉书》,读出了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

        司马相如衣食无着时,县令王吉邀请他去临邛县。司马相如变卖家当,买了豪车华服去了。“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王吉天天去宾馆“朝拜”司马相如。王立群说,“读了好几遍,感觉这不正常”。

        原来,两人这番交往引起了临邛县当地高级社交圈子的注意。卓文君的父亲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家”,一打听这宾馆里住的是谁啊?得知是成都来的翩翩少年,人长得帅、住得好、穿得好。于是,卓文君的父亲打算组一个饭局,把临邛县里上层圈子都请来。“这一下就解释了上文的不正常”,司马相如在王吉邀请下“为不得已而强往”赴宴,才能被卓文君看见,“所以这个‘为’即‘伪’也”。这才有了接下来“琴挑文君”的故事。

        通过博览经典,王立群发现宋代以前诸多名家称司马相如“窃妻窃货”。但另一方面,王立群也认可“司马相如是汉代大赋的创立者,文学成就很了不起,对开发西南夷也有重大贡献”。

        读《史记》近60年,王立群多次提到“读史读诗能带给人极大的精神力量”,“我经历过不少坎坷,也收获了很多感动,唯一不变的是抱着《史记》和诗词,一读一辈子,可谓繁华落尽见真淳”。

        (《环球人物》2022年第7期 刘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