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辣眼”电梯广告迫在眉睫
电梯是公共场所,也是广告扰民“重灾区”。在众多住宅楼电梯间,雷人雷语的“辣眼”广告层出不穷,引起大量居民不适与反感。
治理防范“辣眼”电梯广告迫在眉睫。针对电梯广告的专有特性,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电梯广告管理规则,对电梯广告的投放媒介、内容、时间段、频率、音量等进行规制,明确物业单位、广告主、广告制作方及维护者等各方责任及业主的权利。
只有筑牢“规则围挡”,给电梯广告戴上专门的“规则笼头”和“监管笼头”,才能有效净化电梯广告秩序,为公众营造舒适的电梯乘坐环境。
(《工人日报》3.22 李英锋)
假病历不能再泛滥下去
假病历一份100元,诊断证明一份120元,一份假冒三甲医院的体检报告180元……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存在一条买卖假冒医院相关证明文件的灰色产业链。在百度贴吧和一些电商平台,很容易搜到相关卖家。
这些医学文书的造假,带来的危害是难以想象的。它不仅可以用于请病假,办理入职体检,还可以用于骗取网络爱心募捐。一些不法分子还可能借助这些伪造文书,骗取或套取医保资金。医学文书的造假,严重危及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投机取巧乃至违法犯罪大开方便之门。
无论如何,医学文书的造假不能再泛滥下去。从医疗机构、网络平台到执法部门,都应当警惕这一地下灰色产业链的蔓延。
(澎湃新闻 3.23 余渔)
“慈善旧衣回收”背后的生意经
“315”前夕,记者调查发现,在相关购物平台上,不需要提供任何公开募捐资格证明,400多元就可以定制一台旧衣回收箱,箱体上的文字可以随意印,有商家甚至印上“慈善总会”来吸引市民捐赠。而这些打着“慈善”“公益”名号的旧衣回收箱背后,有不少倒卖旧衣的“私人贩子”。他们将这些衣服回收后,以一定的价格打包售卖,一年下来可获利不少。
事实上,单就旧衣回收的生意而言,民众并无反感之意。人们在意的是,何必要打着慈善的名义进行。二手贩子假借慈善之名回收旧衣的现象,显然已经违反了《慈善法》所规定的“诚信”原则。
从另一层面去看,旧衣回收存在巨大的市场空缺,也有着现实的需求。那么,有关方面不妨加以利用,让具备合规性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二手衣物的回收,岂不更好?
(《光明日报》3.15 马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