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导致少生?没那么简单
近日,江苏省统计局网站发布的一篇文章称,近年来江苏省常住人口出生人数下降,因素之一是“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该文分析指出,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自我职业的期望越高,生育与就业的冲突越大,生育孩子的成本也越高,因此,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女性倾向于少生孩子。该文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上述数据,应该说是客观呈现了当地常住人口发展趋势。但生育不是女性一个人的事。大多数情况下,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是一个家庭共同的决定。
的确,生育会与职业发展发生冲突。冲突越大,生育意愿越低,这是人之常情。因此相比摆数据,更应该优化生育环境,让高知女性愿生、敢生、能养。比如,减少职场性别歧视,打破职场隐形“天花板”,让年轻女性意识到,生育孩子不会成为职场“减分项”,缓解生育与职业的冲突;再比如,大力发展社会化托育事业,减少年轻父母育儿的后顾之忧,让更多家庭“养得起、养得好”,生育意愿自然能够提高。
(红星新闻 3.16)
读懂考研分数线上涨背后的诉求
日前,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分数线”发布。除少数专业外,今年的分数线普遍大幅度上涨。分数线上涨是水涨船高的结果。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457万人,比2021年增长80万人,而招生录取人数相比去年增加不过数万人。因此,分数线被抬高是意料之中的。
每当舆论场上浮现类似话题,总有声音说社会需要破除学历崇拜,不要都挤上考研的独木桥,似乎可以靠观念的力量去改变这一切。这大概不现实,如果不要“学历崇拜”,替代选项是什么呢?学历即便不是最令人信服的能力,那也足以加上“之一”。学历,至少不会是一个坏的追求对象。
考研分数线大幅上涨、考研人数急剧增多,当务之急恐怕不是给这个数字本身降温,规劝应试者“很多工作不需要高学历”,正向的思路是做大蛋糕,显著扩大就业机会,让考研不再继续“刚需化”。大学生从哪来、到哪去,依旧是评估社会运转状况的一个关键指标,应当被放到政策制定的关键位置。
(《光明日报》3.17)
为配送立规矩,让网售药品更安全
日前,北京市公布《药品网络零售配送质量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意见稿涉及网售药品配送过程中的诸多环节。比如,药品配送过程中不得转运或转存;药品原包装出现破损等情况不得发货、中间环节应当拒绝配送、处于末端的消费者应当拒收。
为药品配送立下如此严格的规矩,是因为药品是特殊商品,与其它商品相比,药品对配送与储存要求更高,一旦出现受潮、破损等现象就可能变质。对于普通商品,暴力分拣、包裹丢失或许只会影响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而药品配送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涉及消费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药品配送自然需要高标准、严要求。
但也要看到,药品网络零售配送往往要跨越多地,一地推出的相关规则,无法规范异地药品网络配送行为。因此,跨区域甚至国家层面的相应标准与规则也应提上日程,使药品网售无论在哪都有章可循。
(《工人日报》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