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2月26日 星期六

    用系统思维寻找家庭教育问题根源

    《 文摘报 》( 2022年02月26日   02 版)

        朋友老李读中学的女儿最近出现了一些问题:孤僻,厌学,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到学校上学。老李理工科出身,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个人职业很有成就,对孩子的教育却无可奈何。他的问题正是很多家庭的困扰,我认为,可以用六个思维模型来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一、期待与支持两个维度

        有人用两个维度来衡量家庭教育,第一个维度是支持,第二个维度是期待。这样,家庭教育就分为四种类型:低支持低期待,低支持高期待,高支持低期待,高支持高期待。

        低支持低期待,即放任不管型。我们上一代人大多数接受的是这类家庭教育。低支持高期待,即专制权威型,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孩子一旦成绩不好,就大发雷霆。

        高支持低期待,也称之为春风化雨型。这种类型通常被认为会产生溺爱纵容的后果,但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高支持高期待,称之为“虎爸虎妈”型。有一些全职家长,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要求也极高。

        “你属于那种类型?”我问老李。他想了想说,孩子妈妈应该是高支持高期待,他属于低支持高期待。我点点头说,“基于你女儿的状况,你和夫人不妨试一试高支持低期待。”

        二、宁可不作为,不可乱作为

        老李说,女儿特别喜欢玩手机,可他尤其不能容忍她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当然,老李说了女儿也不听。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把女儿的手机砸了。“她一个月没跟我说话。”老李说,语气中带一些懊恼,也有沮丧。

        以教育的结果来论,我们的教育可以分为“正数”教育,“零数”教育,“负数”教育。许多时候,家长操之过急,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未能收到成效,反而带来严重后果。老李砸了女儿手机这件事,就是“负数”教育。如果家长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所作为,宁愿不作为,也不要乱作为。

        三、教育无法简单归因

        老李是工程师,善于归因。但是教育的问题太复杂了,无法简单归因。

        有些孩子成长得很好,家长做经验分享,你可以照搬他的经验吗?不能。因为他们介绍的经验与孩子的成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个无法证明的命题。因此,我们常常把孩子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并不清楚黑匣子里面的运作机制。我们只能尝试不同的输入,看看会有怎样对应的输出。

        四、让孩子自驱式成长

        教育中少有的共性部分,叫做自驱式成长。人的黑匣子里有一个发动机,心理学里称之为“动机理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这个观点就是基于动机理论。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许多人跑到一半就不跑了,失去了动力,发动机熄火了。纵观我们的一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毕竟短暂,大部分时间都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因此,我们现在更强调激发孩子内在的动机,让孩子内心的发动机动力十足,在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也不会停止。最好能够愈挫愈勇,遇强更强。

        五、镜与灯的思维

        父母需要首先向“内”看。要关注孩子,就先关注自己。我曾做过一个主题为“镜与灯”的演讲,提到有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镜,一种是灯。镜显示真相,灯指示方向。镜子用来照自己,灯用来温暖和照亮他人。

        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体,因我们而来,又将离我们而去。家长的职业生涯很顺利,但不代表父母就是完美的。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如果我们不是把孩子当做教育的对象,而是看成映射出自身缺点的一面镜子,我们其实应该对孩子充满感恩之心。

        六、家庭系统是一个整体

        家庭是一个系统。系统的一部分出问题,根源可能在另一个地方。如同中医,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很有可能需要改变提升的,正是父母本身。

        建立一个有稳定预期的模型听起来很难,但在任何一个局部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也会带来出乎意料的反馈。

        (《文汇报》2.22 万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