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的是甲、乙型流感。与甲流一样,乙流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触摸自己的鼻子、嘴巴和眼睛造成传播。
乙流与甲流表现相似,反复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甚至高热达到39℃~40℃,伴有畏寒、寒战、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系统表现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部分感染乙流的儿童首先表现为发热、呕吐,可伴有腹泻症状,易误诊为胃肠炎。
需特别注意的是,部分乙流患者,特别是家长,因为免疫力强,患病后症状不严重,没有发热,只有轻微咽部不适和咳嗽,容易忽略,但也是传染源,可传染给家中抵抗力低的孩子。
确诊为乙流后不用太过紧张,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经过发热3~5天,退热后症状逐渐缓解。
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居家隔离,在医师指导下服药观察,及早服用抗流感药物如奥司他韦。
当腋温超过38.5℃或因为发热引起明显不舒服的症状时,需要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乙流传染性强,居家隔离者,应该注意防止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传染,室内勤通风,做好手清洁。此外,需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适量多饮水,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有些孩子服药后呕吐明显,需要及时去医院复诊。病情较重的孩子需要住院治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乙流最有效的手段。日常生活中需勤洗手,多通风,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大众卫生报》1.27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