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远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天津的姥姥家里生活过一段时间。村子傍水而居,一条大河贯穿整个村庄。冬季农闲时,田地里活儿很少,村民便琢磨上河里捕鱼。
入秋时候,将带叶的榆树枝打好捆绑,选河水流淌平缓的地方,大量投入水中(将整个树冠全都没在水里)。河水中的榆树枝间,便是鱼虾藏身觅食的好地方。
及至入冬,冰雪封河,冰层甚至达到尺厚。村民开始在投放了榆树枝的地方捕鱼。村里人像看演出一样,围拢观看。
用冰镩子(凿冰工具)将树枝投放处四周的冰层凿开一条缝,用芦苇编织的帘子,从冰层缝隙插入水底泥土中。而后,在围挡范围破冰,取出碎小冰块,留一大块冰在水面漂浮,以方便人站立冰块之上撒网,随后将投在水中的树枝全部拖上岸。
此时,一位穿着短裤,光着膀子的壮小伙出场了,大家称他“水鬼”。只见他抄起酒瓶,咕咚一大口喝下半瓶白酒,又在岸上好一阵蹦跳热身活动筋骨。随后,在大家的掌声中,他潜入冰冷水下,他的任务是摸摸看看水下的芦苇帘子是否完全无缝隙地扎入了泥土中。“水鬼”下潜后,很长时间没有动静,岸上的人屏住呼吸紧盯水面,突然水面泛起水花,“水鬼”换口气又潜下去,反复几次,终于完成任务……
几个穿着水裤的年轻人就会跳上浮冰,像船一样划动冰块,撒网的小伙子将渔网抡圆了撒向水里,每网下去都有收获。渔网在寒冬里冒着热气,一会儿工夫就将鱼儿拉出水面,岸上一片欢呼……这样一场欢乐表演,演绎着农民们敢与冰雪争斗的气概。
(《今晚报》1.17)